- 相關推薦
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誤區現象
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盡管改革的模式各不相同,但其目的都是摒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筆者也聽了一些課堂教學改革者的示范課,覺得執教者在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一:提問越多越好
“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以不提問或很少提問而被視為課堂教學改革之對象,取而代之的是提問,這就使有些教師誤認為提問越多越好。有位教師的一堂高二生物課竟提問學生31人次,致使當堂課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誤區二:講課越少越好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自主活動,有些教師誤認為講課越少越好。一位教師在講“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一課時,講課僅用7分鐘,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讀理解。下課后我問了兩位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是否已掌握?答道:糊里糊涂,不理解課本中講的是什么。
誤區三:課堂氣氛越活越好
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是學生的催眠劑,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有些教師誤認為課堂氣氛越活越好。某教師上高中生物“伴性遺傳”的內容時,讓學生討論有關問題,尺度未把握住,課堂內聲音在課堂外很遠的地方就可聽見,學生還未找到答案下課鈴聲就響了,有些問題只好放在下節課解決。
誤區四:練習越少越好
練習多是學生負擔重的原因之一,減輕學生負擔是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這就使有的教師誤認為練習越少越好。練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適當的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因此練習并非越少越好。誤區五:課堂教學方法越多越好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聽課乏味,采取多種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已被眾多課堂教學改革者所認可,但有的教師誤認為課堂教學方法越多越好。有位教師在講高中生物“生殖的種類”一課時,用了講解、師問生答、生問生答、學生扮演某種生物的角色以及讓學生去黑板板書“有性生殖對生物進化有什么意義”等多種方法,課堂顯得活躍,其實質是亂,效果并不好。
【生物課堂教學改革存在的誤區現象】相關文章:
白領職場存在的4個心理誤區07-12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02-20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08-25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08-26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反思04-09
中小企業手工賬存在的原因與誤區07-04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反思07-03
課堂教學改革匯報材料01-27
課堂教學改革匯報材料04-28
淺析環境雕塑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論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