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心理環境學習態度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是由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構成的,化學課堂心理環境漫談。課堂心理環境融洽還是冷漠,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為此,教師就要投入、傾注一定的情感,上課伊始就要展現、演繹教材內蘊含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啟發學生善于探究,鼓勵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處理好課堂教學的動與靜、冷與熱、寬與嚴的關系,使課堂心理環境始終處于融洽和諧、穩定持久的狀態。
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是通過學生的學習態度、道德品質和行為、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尊敬師長、自學互勵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學的心理環境是課堂心理環境的主要構成要素。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是由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態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治學精神、管理方式、特別是道德品質和行為等多種心理因素構成的。教的心理環境是影響學生的認識發展的品行形成的決定因素。教師的心理素質的優化、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展現,是維護和發展課堂良好環境的決定因素,化學論文《化學課堂心理環境漫談》。
一、人格是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形成和發展優良個性品質。教師的個性品質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已被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正如烏申斯基說:“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有關研究還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有利于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情感是維持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條件
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知識的瓊漿只有通過教法和情感等載體,才能輸入學生的心田。
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在特定情境下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進行情感交流,認知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可以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教師上課和顏悅色,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心理相融,情感共鳴,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習積極性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角色,應具有駕馭情感的能力和恰當運用情感的藝術。教師走進課堂穩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氣氛。以飽滿真摯的情感授課,情緒高昂,全身心投入,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語言提問、評價,學生就會在一種受教師尊重、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下學習。一旦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即使一流的教師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學生,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所以,和諧的情感氛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動情,還要注意對學生情感需要的激發、調動的滿足,而且要善于依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難度大小,重視對學生情感活動的性質和強度的調控。總之,要讓學生“愉快”。
【課堂心理環境學習態度】相關文章:
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03-23
學習態度作文02-07
學生學習態度評語精選匯編04-15
學生學習態度調查報告03-26
大學學習態度自我鑒定04-14
期末考試時的學習態度07-02
學習態度調查報告(精選9篇)05-05
中學生學習態度調查報告2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