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導學案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把傳統的教案改為導學案,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根據內容設計問題進行有序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效果好起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導學案”的導學功能一般以問題為載體,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達到學案導學“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目的。
一、活動問題設計重在“導”
首先,問題的設計要有較強的針對性,針對教材的難點、疑點給出恰當的學習提示。其次,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教師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步加深,使學生認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徹也不行。在這樣的學案引導下,學生不僅要查找資料、自學課本、嘗試記憶,還要學以致用,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應用能力,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二、活動問題設計重在“細節”
導學案還要重視向細節要質量。例如我在教學《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課時,我首先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是正確分析關鍵句子,從中找出單位“1”和比較量。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在導學案上,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先讓學生從中找出關鍵句子: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5分之4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句話表示誰占誰的幾分之幾?本節課中最關鍵的,最不容易理解地方,就這樣一帶而過,學生自學起來,也就像蜻蜓點水一樣,一知半解。后面的解題步驟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寫著。
三、檢測問題設計勝在“導”
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或進行自我檢測成為可能,那如何精選練習也就成了學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項內容。我們在實踐中也發現,由于使用了學案,很多學生已將課堂所學提前消化,基本練習對他們已沒有了挑戰性。
為此,我們采用了分檔練習的方式。在練習或自我檢測中分A、B、C檔,C檔為基礎訓練題,B檔為綜合練習題,A檔為拓展練習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證,優生能提高。實行分層訓練,這樣有利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收獲和提高,也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另外,反饋練習還要強化解題規范的訓練,注意表述要嚴謹、規范。有效的導學問題設計,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引起注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思維;課堂導學問題的設計,要根據不同課型與內容,注意與教師的教的設計緊密結合,著眼難點內容的鋪墊和搭建臺階,做好新知與舊知銜接;導學問題的設計還要進一步明確問題的指向性,在準確理解教學內容和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從整體角度設計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因此,導學問題設計的著眼點,應立足于教學重點難點處、教學突破口處、新舊知識連接處、教學概念易混淆處、內容歸納總結處;導學問題要著眼價值取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我們一線教師要努力編寫導學案,讓導學案成為煥發學生生命動力的殿堂!
【導學案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相關文章:
導學案及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詳解03-11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1-07
《高效課堂導學案設計》讀書筆記06-15
測評在諾基亞員工發展中的有效運用07-12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2篇12-15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2篇)12-15
木蘭詩導學案07-04
《麥當勞中的中國文化表達》同步導學案10-15
《農業的區位選擇》導學案06-18
機械電子工程中控制工程的有效運用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