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空氣的壓力》課堂記錄
教材:根據人教版自然第五冊第九課《大氣壓力》開發的校本教材
(每3—4人為一組,桌上有燒瓶,燒杯,帶玻璃管的膠塞,水槽,紅顏色水,氣球,飲料瓶,毛巾等)
(教師備有酒精燈若干個,三腳架若干個,石棉網若干個,錐子若干個,火柴若干盒,剪刀若干把,試管夾若干個,注射器若干個等)
(課前,可以組織同學玩馬德堡半球模型,吸盤球……)
導入:(有孔的瓶子不漏水!)
師:(將一個灌滿水的塑料瓶拿出來)這是一瓶娃哈哈牌礦泉水,(信嗎?可以喝一口!)我要是用錐子在它上面扎一個孔,你們猜猜,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呢?
生:(甲)水會流出來!
(乙)水不會流出來!
(丙)水先會流出來,到孔以下后就不再流出來。
……
師:究竟會有什么現象發生哪?我是知道的!但不告訴你!想知道嗎?
生:(異口同聲)想!
師:用什么方法才干知道呢?
生:(齊)做實驗!
師:那好,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扎孔,誰愿意來?
師生一起實驗,全體同學觀察。也可在實物展臺上進行,便于同學觀察。
師:同學們看到了水沒有流出來這一現象,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你有什么方法讓水從這個“孔”流出來哪?
生:(甲)把瓶蓋打開。
(乙)用手捏瓶子或擠瓶子。
(丙)晃動瓶子。
(丁)再扎一個孔。
師:追問──在什么地方扎(師故意在前一個孔的同一水平面上扎,但不流水)在原來孔的上方扎……
師:我按同學的方法試一試(實驗操作),同學們想的幾種方法真管用!那誰知道這里面有什么道理?用什么知識解釋它哪?
生:(甲)打開瓶蓋,空氣壓水面,水向下也有壓力,所以,水就流出來了……
(乙)捏瓶子,人的外力壓迫瓶子外壁,這個力大于空氣從扎的孔向瓶內的壓力,所以,水也流出來……
(丙)在原“孔”的上方再扎一個“孔”的做法的道理和打開瓶蓋的道理是一樣的。
師:同學們解釋對了,看來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不錯。那好,現在有這樣兩個問題,請你們根據相關知識,設法解決!
課件出示問題:(課件效果特別好)
1、你能把瓶內的氣球變大嗎?變大后你能控制它往小變化嗎?
2、你能讓水槽中的水這樣進入燒瓶里嗎?
師:問題清楚了,你想解決哪個問題哪?請根據興趣自愿組成小組進行探究。(組成小組,找小組位置,并進行簡單分工。)
師:大家注意!
我這里準備了一些資料(備品),假如需要就來取。
現在我們先來明確一下要求:(電腦幻燈片或實物投影出示下面內容)
實驗要求
1、確定所要研究問題后,在小組內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2、實驗中,仔細觀察現象。
3、實驗后,會用科學道理解釋自身的實驗。
4、實驗過程中要注意平安!
5、填好學習記錄卡。
小組學習記錄卡年班
組長:
組員:
我們解決的問題:
解決問題所需備品:
實驗過程與方法:
實驗中的重要發現:
我們的解釋:
注意:
1、你們小組將根據此表向全班介紹解決的問題和發現。
2、小組里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好準備。
3、千萬不能忘記填這個記錄啊!年月日
師:現在說說,你們解決這兩個問題大約需要多長時間?(體現自信心)
生:(甲)5分;(乙)10分;(丙)15分……
師:我們就用15分鐘進行探究。好吧!假如你沒有想出方法解決,該怎么辦?我這里有1張提示卡片,2張方法指導卡片,可以隨時到前邊來取,供你參考!(有卡片名稱牌在前邊放著,同學很容易找到自身所需的卡片。)
假如你兩個問題都解決了,這里還有2張建議卡片,請來人取回,看看有什么建議。
另外,這兒還有一臺電腦,里面存有相關的資料,也可以利用。
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勝利是屬于我們的!有信心吧!
師:好!現在看這里,時間表在這里,時間一到,不論你問題解決得如何都立即坐好,大家進行匯報交流!清楚嗎?
生:分組實驗。
師:巡回指導,掌握進展情況。(3分鐘后陸續地有同學取提示卡片和方法指導卡片。)
(同學探究熱情極高,氣氛活躍,主動性強,合作融洽)
(8分鐘后有同學取建議卡片)
(同學分組探究過程中,不時有同學高興地說:“看,我們的實驗勝利了,勝利了!”還有的組看見希望的現象時,熱烈鼓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計時表的時間一到,同學們主動坐好,積極舉手,爭著要發表自身的實驗結果)
師:大家很遵守規則!素養真好!現在匯報,解決“氣球”問題的有哪些組?(12組)解決“進水”問題的有哪些組?(16組)兩個問題都解決的有哪些組?(12組)
師:你們組來匯報。(一組同學匯報,其他組傾聽并隨時補充。)(各組的同學有分工,每個人都有匯報的機會,其他人配合做實驗展示。)
生:我們解決的問題:你能把瓶內的氣球變大嗎?變大后你能控制它往小變化嗎?
過程與方法是:1、將一個氣球放入瓶中,把氣球嘴套在瓶口上。
2、用錐子在瓶子靠近底部側面(或底面)扎一個孔。
3、從瓶口吹氣,氣球就會變大了。
4、停止吹氣的同時用手指堵住瓶上的“孔”。
5、打開、堵住瓶上的“孔”,就能控制瓶中的氣球變小了。
我們的發現:“孔”的位置不同,吹氣球的大小有差別!
我們的解釋:當扎一個“孔”后,瓶里的空氣就有通道跑出瓶內,瓶內就有了空間,這時,“吹氣”的壓力大于氣球“彈力”或叫“收縮力”與從“孔”往瓶里進的空氣的壓力,所以氣球就變大了;堵住這個“孔”,瓶外的空氣只能從氣球口進入氣球,這樣空氣從氣球內部向外壓著它,所以它不變小。打開這個“孔”,瓶外的空氣從這“孔”與氣球口同時壓氣球,氣壓就平衡了,氣球自身的“收縮力”使氣球變小。如此反復,就能控制氣球變小了。(掌聲!)
生:[組二]我們組也解決了這個問題。方法基本一樣,有一點不同:我們不是從瓶口吹氣,而是從扎的“孔”向外吸氣,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的解釋是:吸氣時,瓶內的空氣被吸出,氣壓變小,而瓶外的氣壓大于瓶內氣壓加氣球的收縮力,所以,氣球就被大氣壓大了!
(一同學演示實驗時,其他組同學看到其勝利后,掌聲更熱烈!有些組的同學馬上實驗,個個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生:[組三]我們組的方法和他們的一樣。只是有一個發現:“孔”的大小不同,吹氣球所用力大小有差別!(有許多同學點頭贊許!)
生:[組四]我們組的方法和他們都不同,先把氣球放進飲料瓶里,不讓其掉進底部;用手把飲料瓶捏扁一些,再把氣球嘴套在瓶口上,松開捏瓶子的手,盡量使瓶子復原,這時氣球就變大了;再捏瓶子,氣球就變小了,此時用力的大小決定氣球變小的程度!
(全體同學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們認為:先捏瓶子使其變扁時,瓶子內空氣變少了一些,套上氣球后,瓶外的空氣無法進入瓶內,再捏瓶子使其復原時,此時瓶內的氣壓小于瓶外的氣壓,所以氣球就被大氣壓大了!至于變小的道理我相信,我不說大家也會明白的!(同學一陣笑聲!)
生:[組五]……[組六]……
生:[組七]我們解決的問題:你能讓水槽中的水這樣進入燒瓶里嗎?
過程與方法是:1、在燒瓶里放入少量的水,蓋上帶有玻璃管的膠塞。
2、把它放到放有石棉網的三角架上。
3、點燃酒精燈,給燒瓶加熱。
4、待燒瓶內的水沸騰,有水蒸氣從玻璃管口噴出時,用濕毛巾墊著燒瓶頸部,把燒瓶拿起來。(用試管夾夾住燒瓶頸部,把燒瓶拿起來。)
5、把拿起來的燒瓶倒過來,使玻璃管插入水槽的水中,稍一小會兒,我們就看到了水像噴泉一樣進入燒瓶內了!
我們的發現:加熱時間的長短,決定進入燒瓶里水的多少。
我們的解釋:當燒瓶里的水沸騰后,發生的水蒸氣把瓶內的空氣趕出去了,這時燒瓶里基本是真空,沒有大氣壓力了,而瓶外的大氣就把水壓進瓶里了。(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鼓掌)
生:[組八]我們組和他們組的方法與解釋都一樣,有進一步的發現:加熱后,翻轉速度的快慢,也會影響水進入燒瓶里的多少。(同學點頭贊同)
生:[組九]我們組和他們基本一樣,就是一開始沒有加水,直接加熱燒瓶,利用熱脹冷縮的道理使燒瓶內空氣變少一些,也勝利了,只是進入瓶內的水不多。(掌聲再一次響起)
生:[組十]我們利用注射器把燒瓶內的空氣向外吸,使瓶內空氣變少,氣壓自然就小了,瓶外氣壓大于瓶內氣壓,水也被大氣壓進燒瓶了。(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師:同學們觀察得認真仔細,解釋得科學合理,表達得準確完整,很了不起!真有學者的風度!說不定,未來的科學家就會在我們中間發生了!(微笑)
師:那誰有新的設想,由于備品的關系沒有實現哪?
生1:我想在瓶塞上再插一根玻璃管(或吸管),其瓶內的長度最好是蓋上瓶蓋后正好到達瓶底部,從這個管的瓶外口處向外吸燒瓶內的空氣,水就會從另一個玻璃管被大氣壓進燒瓶內。
生2:我想像拔火罐那樣去試一試,不知道能否勝利?
……
師:這些設想很不錯,課后我們想方法實現!
【《空氣的壓力》課堂記錄】相關文章:
化壓力為空氣的面試技巧07-12
《玩出了名堂》課堂教學記錄07-04
壓力的作文06-11
空氣小學作文02-06
空氣教學設計04-08
《空氣》教學設計04-05
中班觀察記錄幼兒個案記錄與分析03-27
同伴壓力的作文05-05
何謂壓力面試?07-13
關于壓力的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