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學和文化視野中的丑閱讀
丑是一種文化現象,被文化所規定。文化世界以多種方式呈現,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學對感性形象的把握有兩套方式,第一套分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發展而來,分為美感、悲感、喜感。從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與第一套分類相關。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確立了正常的標準,美與丑隨之產生出來。俯仰歷史,具體的正常、美、丑不斷地被建構起來,又不斷地被解構消逝。雖然具體的正常、美、丑不斷變化且呈為多樣,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問的規定。那么,丑的共同點是什么呢?
英國美學家夏夫茲伯里說:無形式的質料自身即是丑。即在客觀上,一個感性形象如果沒有按文化規定的正常形式呈現,就是丑。德國美學家鮑姆加登說:感性認識的不完善就是丑。即從主體說,當面對一個從文化的正常標準來說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時,就產生丑感。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說:丑是不成功的表現。即當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藝術作品時,沒有實現自己想要實現的意圖,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這三個方面雖然是從美學上得出的,但這里以文化的角度觀之,由此,可得出丑的兩個特點:其一,丑是對于正常的負方面偏離;其二,丑的偏離是無奈的結果。丑的中文字源是胼指手的畸形。惡與丑在遠古字義相通。《說文》亞部說:亞(惡),丑也,象人局背之形,即身體畸形。丑后來為醜,由酉與鬼組成。酉是秋收冬藏之象;鬼是生命消逝之變。在與生命的理想和自然的理想的比較中,丑是對事物正常尺度的偏離。在原始圖騰觀念里,那些模仿反芻動物把門牙拔掉的部落,那些把鳥的羽毛插入自己的嘴唇、耳朵、鼻中的部落,是主動的變形,因此不是丑,而是與圖騰相聯的怪。而手之畸形、身體畸形,都是無奈的結果,因而是丑。
丑不僅在美學中被建構,而且在文化中被建構,從而在與正常、美、丑相關聯而獲得自己定義的同時,又與美一道,與文化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相關聯。當真假善惡以形象方式呈現出來時,會被進行美學感受和審美判斷。形象的真假善惡也會影響到是美感還是丑感的美學感受,文化要借助于美感與丑感去實現自己認為的真與善,去批判自己認為的假與惡,從而美丑的運作具有了文化的功利性,又從而如何把握真善美和假惡丑的關聯與區別,變成了一個甚有爭議的問題。從文化的角度看,因為有丑,文化產生了對丑進行矯正和救助的行業體系和文化行動:美容行業、健身行業、禮儀訓練、道德規訓、藝術欣賞、心理治療這些行業體系和文化行動內蘊著非常復雜的內容。而文化自身的形象美感同時也關聯著公序良俗,我們應力求從正面讓丑轉化為正常或美,從負面防止丑流向可悲、可惡。
7.從原文看,下列對丑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丑是一種低于正常的畸形現象。在歷史的進程中,它不斷被構建;又不斷被消逝。
B.丑是文化世界的感性現象,是從文化的正常標準來判斷的不完善的感情形象。
C.丑代表了藝術創作的不成功,那些沒有實現創作者意圖的文化物品和藝術作品就是丑。
D.丑是對于正常的偏離,一個感性形象如果沒有按文化規定的正常形式呈現,就是丑。
8.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美與丑都是文化現象,被文化所規定,離開文化視野,就無所謂美與丑。
B.美與丑的確立是基于正常而出現的,高于正常就是美,低于正常就是丑。
C.在自然生命中,主動的變形不是丑,而是怪,而身體的先天殘缺畸形才是丑。
D.美與丑在文化中被不斷建構,從而與文化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相互關聯。
9.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文化世界常以感性形象的多種方式出現,而對感性形象的把握均與美、丑和正常相關。
B.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在生命的理想和自然的理想呈現過程中,丑是對事物正常尺度的無奈偏離。
C.借助子美感與丑感去實現主觀認為的真與善,批判主觀認為的假與懲,使美丑的運作具有了文化的功利性。
D.對丑進行矯正和救助的行業體系和文化行動體現了一種從正面讓丑轉化為正常或美的文化思想。
【美學和文化視野中的丑閱讀】相關文章:
論傳統文化中“和諧”精神的美學探源論文03-24
閱讀文化苦旅的心得12-13
《古琴的文化》閱讀答案04-14
文化苦旅閱讀感悟12-27
在閱讀中成長的演講06-08
在閱讀中成長作文02-18
關于新加坡英華美學院的學校文化及申請條件07-04
接待中的禮儀文化07-03
閱讀的方法和技巧05-07
《水井與符號文化》閱讀答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