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必修一《我的五樣》教學案例
教學設想:教材建議邊閱讀邊進行活動,不過我覺得若先活動再進行閱讀,感受會更深刻。
教學目標:思考人生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畢淑敏最后的選擇。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教師板書“你生命中最寶貴的五樣東西”,讓學生在紙上一一列出。
二、進一步展開。
讓學生在寫下的五樣中逐項批掉,只剩一樣。
三、讓學生表達自己活動時的感受,并講述自己選擇的理由。(可以先用筆寫下來)
四、引導學生探究:畢淑敏為何最后的選擇是筆?
畢淑敏在舍棄其他幾樣的時候,感受如何?(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
既然如此痛苦,為什么還要舍棄?(找出相關語句)
畢淑敏的身份:作家。寫作是一個作家生活下去的支撐和理由。盡管其他幾樣東西也很重要,但那是與別人具有共性的東西,只有寫作,能使畢淑敏區別于其他人而成為獨一無二的“這一個”,所以“筆”是她生命中最為寶貴的東西。(引導學生逐步明確答案)
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培養學生理解課文中重要語句含義的能力。
布置作業:
從本專題或課外讀物中選擇兩三首自己喜歡的謳歌青春的詩作,作好朗誦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