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語文《下鳥的天堂》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案 例】:
生:我曾去過云南的西雙版納,看見過這種榕樹,很多枝干就像一張巨網,似乎要把人包圍起來。
師:你能聯系課外知識感受到榕樹的氣勢,那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圖片。(出示榕樹枝干、根、葉的圖片)
(師于指圖片、介紹榕樹枝干的相關科學知識)
師:因此,人們常常稱之為“獨木成林”,然怪,作者會驚訝地說:“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臥在水面上,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臥在水面上的大榕樹是什么樣的?
生:……
(出示圖:臥在水面上的榕樹)
師:這棵坐落在廣東省新會縣天馬河上的榕樹已尼有500多年的樹齡,它的樹冠覆蓋面積達致函20多畝地。20多畝地是什么概念呢?這么說吧,我們廣南學校面積是21畝地左右,特別是新校園建好后在伙卻感覺校園是那么大,那么美,有許多運動、游戲的場地。這棵大榕樹的樹冠面積幾乎可以覆蓋整個校園,我們全校師生坐在它的樹蔭下乘涼,做運動還綽綽有余呢!
【教學反思】:
懷海特說過:“教育的問題就在于學生通過樹木見到森林”。現在洛陽宮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接觸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因此,他們能夠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書本,這就需要教師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不斷地贊賞學生的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在這個片段中,教師能調動生活體驗和已有知識儲備,能接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能緊密聯系生活實踐來指導教學,整堂課師生之間彌漫,充盈著友善、民主;師生之間多的是探討語氣,少的是話語霸權,充分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