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地理教學與多媒體概述論文
1多媒體教學的便捷性
網絡資源的共享性豐富了教學內容地理書本中的知識點由于書本的局限而不夠詳盡和全面,可能只介紹了基礎知識,教師需要不斷擴充和細化這些知識點。地理知識量大,而書本不能足夠詳盡,使得板書負荷量變大,一方面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耽誤了課堂時間,課堂利用率不高,學習量增大的時間要求與板書耗費的時間產生沖突。而通過制作多媒體資料,教師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網絡資源,從而輕松授課,省掉板書時間,又不必擔心知識點的遺漏。學生可以通過電子工具閱覽或打印省去做筆記的時間,又能拉長學習時間,實現雙贏。多媒體技術的模擬展示功能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多媒體將圖、文、聲、像以靜態或動態的方式相結合展示出不同的地理圖形,并通過放大縮小、動態漸變、旋轉、位移和直線曲線等技術將微觀的東西變得宏觀,透過靜態的表象展現動態的本質,將平面的圖形展現得三維立體,彌補了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的不足。如在研究溫室效應時,基本原理是太陽照到地球的短波輻射被地球吸收后變成長波反射到外太空時,一部分被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反射回地面,一部分回到太空,因此,二氧化碳過多會導致熱量散發不出去,形成溫室效應。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靠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而靠語言文字講解又過于抽象枯燥,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將這種微觀現象變直觀,便于理解掌握。
2多媒體技術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觀察理解記憶法取代了題海戰術所謂的題海戰術就是在學生難于理解時,通過大量做題加強其對所學知識點的記憶,難免有死記硬背的嫌疑。題海戰術不僅耗時耗力,還加重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地理這門科目的正確學習方法在于先理解后記憶,理解能加深記憶,使記過的東西不容易忘記。題海戰術最終也是為了達到理解記憶的效果,但見效慢。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結合圖文聲像,將原理性的知識化為形象的圖文,更直觀,易于當堂將知識點講透。也易對學生形成感官刺激,學生在看到某一知識點時,腦海里會自動形成其看見過的相關影像,運用起知識來自然如同探囊取物。電子產品成為必備工具電子產品與多媒體教學相輔相成,具有容量大、查找方便、便于攜帶的特點和視頻、錄音功能。學生可將多媒體課件中的大量電子知識儲存在電子工具里,以便隨時查用。教師整理出來的知識都相對更系統、更完備,通常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省去了學生在復習時自我總結的步驟,還能整理好學生腦海中散亂的知識結構。通過搜索引擎很輕易就能找到自己想找的那個知識點,而不用像以往那樣,翻閱厚厚的地圖冊和大量書籍。學生還能利用電子產品將教師的課程錄音或錄成視頻,在知識點淡忘時,可以重復收聽播放,查漏補缺。此外,電子產品的便于攜帶性能為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和鞏固知識提供方便。本文來自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簡介詳見
3多媒體教學對教師和學校提出更高要求
多媒體教學利用具有永續性和反復性特點。教師一開始設計好一個課件,以后永遠都可以進行再利用,取用簡單方便。多媒體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利于減少其得職業病的機率,但另一方面又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出要求,即課件制作必須精良。設計水平欠佳會削弱多媒體教學的功用,喪失其優勢和意義。而地理圖像中經常會用到的動態模擬實驗,是一個對信息技能要求相當高的制作工程。據此,學校應該組織對地理教師信息技能的培養,并實行考核,以提高其制作能力。并應當經常組織地理課件的交流和相互借鑒,實現良好資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教師應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需要。同時,學校應該提升對多媒體教學的重視度,配備較為齊全的硬件設備,否則多媒體教學也將成為一紙空談。多媒體教學是新形勢下信息技術帶來的教學改革新浪潮,它的先進性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學效率,而其效果的充分發揮還依賴于教師的設計水平以及學校的管理。要明確其最終目的是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寓學于樂,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而不要讓這種方式誤入歧途,喪失其積極作用。
【初中地理教學與多媒體概述論文】相關文章:
對于多媒體教學的概述09-29
關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論文06-16
多媒體論文06-22
小學多媒體教學論文(通用19篇)03-22
論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論文02-23
多媒體輔助高一數學教學論文03-23
體育教學與訓練實施中多媒體技術應用論文05-09
初中地理教學設計01-05
初中地理教學總結02-26
初中地理教育教學隨筆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