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記者節暨走轉改動員大會講話稿范文
“走轉改”的其中一個要義就是新聞要更好地服務于觀眾,記者要更多地站到觀眾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開展新聞報道。
我們《“秘書工作”新聞》作為一檔時政新聞,她的觀眾主要包括兩大群眾,一是新聞當事人,主要是縣級領導和各區直部門、鄉鎮負責人;二是普通群眾。那么對于《“秘書工作”新聞》來說,站到觀眾立場上思考問題、開展報道,就包括對上負責、對中負責和對下負責三個方面。
對上,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領導負責。我覺得,我們的30多個縣級領導,肯定還是希望體現自己的地位和水平。所以在拍攝鏡頭的時候,遇到領導做小動作或者坐姿不端正之類的,有必要重新補拍。有些領導,比如胡區長,她喜歡吃口香糖,那么記者在拍這些領導特寫的時候,可以很客氣地提醒他們一下,他們一般都還是很理解、很配合。而在轉述領導發言的時候,還是盡量不要從網上去抄襲,應該盡量尊重領導的原意,在他本意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特別是要用心去領會領導們表達的核心意見、提出的獨到而新穎的理念、做出的重大決定以及準備采取的重大措施之類,只要不涉及敏感話題的,還是應該盡量體現在我們的新聞中。這樣子,領導才會覺得記者在采訪的時候是用了心的,是負責任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假大空,敷衍了事。
對中,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部門和鄉鎮負責。我認為,部門和鄉鎮對于我們媒體有兩個方面的期待。一是希望我們的新聞能夠多體現他們各項工作的進展,體現他們工作的亮點,一句話,他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讓區上的領導們看到他們的成績,看到他們在用心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二是想借助我們的平臺,把他們的一些政策、措施、準備采取的行動等等,比如說征兵、新農合、新農保、城鎮醫療保險之類的,傳達到普通群眾那兒,讓他們工作更順利。所以我覺得在報道部門和鄉鎮新聞的時候,應該盡量多一些信息交代,比如:什么時候,要做或者已經做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采取什么措施,取得或者有望取得什么效果;要少一些“高度重視、深化認識、加強領導”之類的套話,因為這些話是實在沒有信息可以交代的時候,用來湊長度的,能夠不寫就不寫。在做部門或鄉鎮領導同期聲的時候,拍攝角度要選擇好,包括話筒的位置都要處理好;在內容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與解說詞的配合和互補,避免兩者重復,防止在后期制作時被刪掉。做同期聲本來是抱著討好對方的目的,如果沒拍攝好或者拍回來又被刪除了,那比不做同期聲還要得罪人。
對下,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普通觀眾負責。實際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就是要扭轉我們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唯上的新聞觀念和飄浮的工作方法,展現對普通群眾的人文關懷。
一是要把鏡頭、把話筒、把筆對準基層、對準普通群眾。通過我們的鏡頭、話筒、筆,反映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發現、挖掘被生活埋沒的普通人的艱辛與付出、無奈與徘徊、希望與堅守,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找到新聞人物與記者、新聞人物與廣大觀眾之間的共鳴。要改變俯視的眼光,以平視的角度看待我們鏡頭前的普通群眾,尊重他們,讓他們說得出話,說出真心話而不是配合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