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院建筑藝術風格研究論文
在人類歷史上是智性紀念碑,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精神的象征性內容,充分展示了地方文化形象,是地方文化向外輸出的窗口。中國古代,不管是地方官紳還是普通商人,對于書院建筑均比較重視,重視總體建筑和個體建筑之間的結合,重視建筑藝術形式。這就形成了相應的書院建筑藝術風格,對書院建筑藝術風格進行分析,能夠提升人們對古代建筑的了解程度。
1書院建筑藝術風格考察
書院建筑藝術風格的考察,需從兩方面著手:第一方面,針對書院建筑地域性風格進行考察。站在一般意義的角度進行分析,每個地方都具備其獨居特色的建筑,每個地方的建筑也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建筑風格[1]。正所謂“十里不同風”,這不單純的指某個特定的區域風俗,同時也包含建筑等大型視覺藝術形式。因為建筑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更加直觀化,因此也就最受人們的重視。第二方面,對書院的歷史風格進行縱向探索。每個時代都有其各自的風格。例如宋代的書院建筑和清代的書院建筑,兩者就存在不同之處。不同時代均具備那個時代的建筑美學,從建筑當中尋找歷史元素以及差異性,能夠幫助我們充分把握建筑的本質內容。
2書院選址風格
書院是我國古代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機構,在明清時期,湖北地區的教育相對發達,也涌現出大量的人才。書院在選址風格上,深受禪宗山林文化等的影響,講求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互結合。因此古代的書院基本上建設在風景比較優美的山林名勝地區,峰巒疊嶂、有清澈的湖水,使人心曠神怡。在這樣的環境中暢游知識的海洋,能夠陶冶人的情操,修身養性。以重慶某書院為例,周圍有溪河存在,每到春夏,河水泛漲,有波濤出沒。這種良好的讀書環境,為前來學習的人們帶來較大的啟迪,該地方也十分安靜,鳥語花香,水波飄逸。士人們聚在此地,相互講習,給人一種舒適典雅的感受。
3書院建筑的藝術風格設計
3.1屋頂裝飾藝術風格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對屋頂進行優化設計后,能提升適應性,結合屋頂形式和實際類型等,在后續設計的過程中進行總結和分析,屋頂的類型包括:房殿式屋頂、懸山式屋頂、歇山式屋頂、硬山式屋頂、卷棚式屋頂、攢尖式屋頂等,在設計階段需要了解基礎風格要求,結合風格設計要求進行重建,提升可行性。以重慶某書院為例,這種類型的屋頂主要應用在建筑群當中的次要建筑中,例如可以將這種屋頂類型的建筑當成是書院正門的禮圣門、書院講堂明倫堂、朱子祠等。書院的禮圣殿是用來祭祀孔子以及門徒的,在區域建筑設計的階段,對歇山式屋頂有嚴格的要求,結合懸掛的預設要求和屋頂的設計概況和要求等,掌握技術要求,只有明確操作注意事項和實際類型,才能提升可行性,實現整體進步。這種類型的屋頂早在漢代的石刻當中就已經出現,其級別較高,僅次于廡殿式屋頂。同時這種類型的屋頂被應用在一些規格相對較高的重要建筑當中,例如皇帝收藏書畫的御書閣,有人認為御書閣建筑應為廡殿頂,但也有人認為御書閣使用的是歇山頂。但兩者的等級均相對較高。在屋頂的翹角位置掛鈴,鴟尾飾脊、鴟尾在佛經中又稱為摩羯魚,該神獸是雨神的坐騎,其不僅起到裝飾的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氣球和降雨辟火的寓意,在正脊中有寶珠頂,朱欄畫棟,斗拱托檐,給人一種莊嚴宏偉的感覺。
3.2門窗設計藝術風格
門樓是建筑的入口,同時也是建筑當中的一個構件。書院門樓大多是磚木結構的,檐下的磚墻上大多雕刻著蓮花的紋樣。以欞星門為例,其原來使用的是木質結構,建筑上下額坊之間有鏤空菱形和方形等的圖案,在欞星門的中梁上雕刻了纏枝牡丹,造型比較飽滿,同時具有極強的立體感。在書院當中,建筑眾多,這也就需要用到大量的門窗。每個院落相互獨立,其內部相互貫通,在洞門、拱券門、長窗等不但能夠借景,同時也可以溝通相互之間的空間。建筑中的洞門屬于中國傳統園林中獨居特色門,主要設置在院墻上,沒有門扇,洞門的形狀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長方形以及葫蘆形等。以重慶某書院為例,其中的部分院墻使用的是比較常見的圓形,這種類型的門洞被稱作是月亮門,也有人稱之為月洞門。長窗也被稱為“隔扇”,隔扇基本上是落地的,人們將其安裝在上檻和下檻之間,其不但有窗的功能,同時也能起到門的作用。因此人們稱之為“落地長窗”或者“落地門窗”。長窗可以分成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上部分是格心,下部分是裙板。若有采光需求,格心位置則采用透空設計。在書院,長窗多數采用簡愛素雅的裝飾方式,如回紋、等龍紋、十字繡等。下半部裙板一般使用素面板,沒有雕刻的圖案。在書院的禮圣殿,格扇設計與一般格扇設計不同,其格心位置采用套錢紋進行裝飾。在民間,人們將圓形視為寶鏡,具有鎮妖辟邪的作用,通過這種方式來保平安,同時也寓意吉祥。在御書閣,衡披窗的裝飾步步錦花紋,主要是寓意在事業上能夠成功,存在步步高升的愿望。
3.3匾額和楹聯
匾額和楹聯在中國古代建筑當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建筑形式,匾額與銀聯充分展現了文字書法的裝飾作用[2]。楹聯匾額中融匯了中國古典詩詞歌賦,或者書法篆刻等,其中的一般題字有名人或者文人題字,還有御賜表彰的。以白鹿洞書院為例,在西碑廊中有“千古余波流圣澤,四周深翠護儒關”,這一內容詳細描述了書院周圍的山林景致,同時也進一步表明了書院文化的源源流長。
3.4其他裝飾
相對比傳統的預設要求,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進行壓力值測定,一般情況下,進行穩定性掌握工作,結合下墊基礎和柱子壓力值測定方向等,為了滿足穩定性和防潮設計要求,需要了解區域裝飾設計要求,提升可行性,實現整體進步。柱礎可以被分成單層形式的柱礎和多層次的柱礎,柱礎的形狀和所裝飾的花紋比較豐富多樣化,其中有鼓式、蓮花形式、海石榴花式的。書院當中的柱礎大多采用單層形式的,形狀是鼓式礎,其中禮圣殿的柱礎是從明代流傳下來的,在柱礎上雕刻著纏枝紋飾,工藝十分精巧[3]。在欞星門的旁邊有泮橋,在區域性設計的過程中,掌握花崗巖的類型,建筑設計后,本身比較簡潔和莊重,在上方預設后,進行裝飾重建,結合庭院的概況和鋪設實際要求,鋪設后可行性高。形式上給人一種精致典雅的感受。在整個書院當中,使用的是白墻灰瓦,黑色的柱子以及紅色的梁,部分斗拱位置設置了幾點綠色,其整體顏色十分的和諧、淳樸和典雅。
3.5建筑風水
書院選址通常為山水名勝之地,具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根源,有一定的“興地脈”、“煥人文”的象征,人們更加相信“地靈”便可實現“人杰”。對此,書院選址受到民間風水學理念的影響,很多人相信“風水”,因此出現部分人故弄玄虛,從而帶來一些迷信成分。但是所謂的“風水”也有科學的一面。以自然環境客觀性為依據,通過切實有效的設計,能夠促使人與建筑之間和諧相處,這就是風水學的真諦。風水理念對書院建筑存在一定影響,也在書院文獻中有所記載。
4結束語
書院建筑在中國傳統建筑中,其體系和藝術特點為古代建筑留下一泓清泉。不同建筑也存在其自身的氣質,書院就像是一本古典書籍,其攤開在綠水青山之中,向外散發著極為儒雅的氣息,也形成了十分強烈的文化氣場。書院建筑裝飾和書院文化之間相互融合,不但體現了物質上的美化,同時也彰顯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精神。
參考文獻
[1]劉暢.城市本土資源在美術鑒賞課中的運用———以南寧市新會書院的建筑藝術風格一課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5(04):146.
[2]周淦峰,李國良.從院校建筑風格比較中外高等教育[J].才智,2012(21):287~288.
[3]趙雯.淺談晉商家族書院的環境營造藝術[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30(0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