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們身邊的交通事故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本地區交通事故發生的情況。
2.感受交通事故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傷害。
3.進一步學習制定調查方案。
〖教學準備
1.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父母、鄰居、親戚)了解交通事故發生的狀況,特別是本地區的狀況。如果有學生提出去交通部門,教師應當盡量給予幫助。
2.教師到本地區交通部門了解有關交通事故發生的情況,制作類似教科書上的統計圖表。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24~127頁。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教師讓學生閱讀教科書第60~61頁的導讀圖。教師提問學生:“在這張圖上,你看到了什么?畫面為我們展現的是怎樣一種景象?我們居住的地方和這張圖所呈現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教師引導:“盡管人們居住的地區各有不同之處,但無論是繁華城市,還是偏僻鄉村,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安全健康地生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單元―――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2.全班討論。教師出示交通事故圖(可以是書上的圖)并提問學生:“看了這張圖,同學們有什么想法?”請幾個學生發言。
學生根據教師上次布置的任務,進一步討論了解到的交通事故。
3.閱讀討論。請學生閱讀教科書第62頁的課文和“近十年來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的統計圖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齡死亡和受傷的人數”的統計圖。教師針對兩張統計圖的內容做適當的提問,幫助學生讀懂統計圖的內容。
然后教師提問學生:“從‘近十年來交通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的統計圖中你看出了什么?(交通傷亡人數逐年上升。)從‘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齡死亡和受傷的人數’的統計圖中,你了解到什么?(16~25歲、26~30歲年齡段傷亡人數最多。)”
教師出示本地區的交通事故圖,引導學生將其與書上的圖進行比較,并就此圖發表意見。
4.探究討論。教師提問,引導全班討論:
交通事故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影響?(生命結束、身體上的傷害、感情上的痛苦、經濟上的損失。)
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認識交通設施問題、交通指揮問題、交通規則問題等。)
5.小組準備。教師布置調查任務:就上述各個方面,調查本地區的交通設施。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并制定調查計劃。
6.教師小結,布置家庭作業。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應當盡可能搜集到本地區的交通事故統計圖,尤其是了解本地區近期的、特別是關于小學生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并在課堂上充分加以利用,幫助學生體會到“交通事故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而且可能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2.教師在學生制定調查計劃時,要巡視并就以下方面給予督促和幫助:調查內容、調查時間、選擇調查地點、提出注意事項尤其是注意安全,并進行小組分工。
3.從安全出發,分組時小組調查成員一定是住家相近的。
4.教師要強調安全問題,使學生樹立安全意識。教師應對各組調查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仔細了解,看是否符合學生安全的要求,是否有不安全的隱患,提出安全注意事項。如果有條件,教師還可以提醒學生帶上照相機。
5.根據情況,調查也可以采用個人的形式,提醒學生在上下學的路上、休息日隨父母外出時都可以調查。
〖家庭作業
根據課上準備,各個小組利用上下學或休息日的時間進行調查。
〖評價建議
對于各小組制定的調查方案進行評價。
鐵軌伸向遠方。高樓林立,行人如織,城市繁忙有序。城市小區清潔安寧,綠草鮮花,小橋流水。人們享受寧靜的假日。導讀圖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本單元的主題:安全健康地生活。圖中內容全面地涵蓋了本單元的三個主題:生活中的交通與安全,為了防止火災的發生,走進健康文明的生活。學校生機勃勃。導讀圖內容很豐富,以交通為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靈活運用。消防隊在訓練。車輛、行人秩序井然。(參照教材第60、61頁)
車毀人亡的景象令人觸目驚心。課文說明交通事故在今天的嚴重性。這兩張統計圖提供了有關交通事故的大量信息,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引導學生親身去觀察。不走人行道的行人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極其危險。與前面兩張圖成為一組。分別顯示交通事故的地點、人數、原因。隨時可能發生慘禍。這張統計圖顯示了青少年在死、傷人數中所占的比例,要讓學生重點了解。學生的調查統計,教師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生在路邊進行調查。(參照教材第62、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