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的經典散文
清風拂面,樹影婆娑,霞光襯著鄉思;看庭前花開花落,天邊云卷云舒,太陽將至終點,熾烈的性子溫柔下來,只剩半個嫣紅身影彌留天際,恰似一天精華濃縮于此,迤逗遐想。
“知天命”過后,突然發現,自己觸景更易生情,早就遺落的往事若散落的碎片,斷斷續續地聚攏,構成一幅幅老家生活圖,在眼前徐徐展開:童年老家,一個旮旯、一株老樹,都有我的記憶。
陽臺對面是新建的“新加坡城”,商家和業主尚未入住,門前廣場已人聲鼎沸。廣場一側,一幫年輕人在球場躥跳,籃球場用鋼網封閉,球無法彈出場外;不見接傳球和投籃的喧嘩,像一群啞巴手舞足蹈。另一側,伴舞音響開的很低,只見彩綢飄飄,舞姿妙曼;晚霞里,女人們嫵媚妖嬈。高(中)考早結束,戶外活動不擾民已成習慣。不禁讓我想起當年老家操場的球賽,吼聲灌滿街巷,格斗、廝殺般慘烈。學校操場兩邊都是齊腰的土墻圍起的茅房,籃球飛出場外十之八九落進糞坑,沒人如廁還好,撈上來洗洗接著賽;里面蹲著男人也好,不聲不響將球拋出去;若女人如廁就沒那么簡單。一次,附近兩個村子的年輕人來操場賽球,一球出手,像飛碟在半空極速飛轉,突然,兩人騰空躍起,一人伸手接球,另一只臂掄起,球飛出,打著璇兒朝茅房撲去……里面隨即爆出女人的嚎啕和罵聲——如廁的女人連球一同被砸進糞坑……自那后,女人如廁便將花紅柳綠的布條褲帶搭在圍墻上,以昭示打球人。
這些年家鄉大變樣,土墻茅房被抽水馬桶替代,農民種地不再施用農家肥……這些零碎的記憶,拼湊成一幅老家生活畫圖,深嵌在繾綣的“鄉思”里,永遠抹不去。
正遐想,廣場升起一塊銀幕,我心頭一震,差點叫出聲來:露天電影!這在幾十年前可是家鄉人難得的夜生活。頓覺置身于一條幽深的時空隧道,斑駁的畫面一幅幅浮現眼前……于是,我匆忙下樓,直奔廣場。
路燈光芒璀璨,搶奪了晚霞艷麗的姿色,卻沒有黃昏的雅艷、韻致。舞池闃無一人,球場也悄然岑寂。露天電影對年輕人已無吸引力。看著空落落的廣場,享受“專場”的感覺油然而生。正自喜,三三兩兩端著凳子的人朝這邊走來,進場坐下,五顏六色,全是老太太,她們穿的顯然是孫子們淘汰了的舊“時裝”。盡管頭發花白,滿面皺褶,但牛仔褲、運動衫等把她們打扮的神清氣爽。從脆朗的笑語里聽出,她們都是來自鄉下陪讀的奶奶。露天電影,對她們都有著一段難以忘懷的情感……
老家露天電影就在學校操場,銀幕掛在兩個茅房間的大樹上,太陽還一竿子高,銀幕已掛好,擺放放映機的大桌也就位,桌子一圈早擺滿長短凳子。街上未婚小伙子們有凳子不坐,哪兒站的人多就往哪擠。《地雷戰》正到緊張處——偷地雷的鬼子被民兵發現,來不及騎驢轉身就跑……“真騷——”突然傳來女人叫聲。“喊叫有何用,快開槍打呀!”我心想。銀幕上的鬼子眼看要逃走,我急得直想喊,又覺著不對勁,方才的叫喊跟電影畫面無干,且是家鄉土話。正回頭,燈亮,換片子了,后面站著的人群騷動起來。“街上人真騷。”那女人邊罵邊領著小辮子們挪了位置。“我們身上有仙氣啊?”她仍忿忿不平地嚷著:“緊貼人家身子干嘛!”鄉下人野外干活練就了大嗓門,低聲說話反被疑“說鬼話”或“不正派”。片子換好,燈滅,《地雷戰》繼續,場子又安靜下來。
老家鎮上,老三屆中學生好幾十,因為家貧,大多光棍。都是當婚年齡,擠進女人窩也算沾到了女人味。
眼前的老太太們,一手握手機一手搖扇子,跟城里人一樣瀟灑。當年,她們可能也都扎著小辮,跟現在陪讀的孫子輩年齡相當,如花似玉。
放映了,我并不在意啥片子,眼睛也不在銀幕上——只是靜心體味著兒時露天電影那情,那景,那感覺和那綿綿記憶。愛鉆女人窩的“老三屆”大學長們真是有心人,卻遇著了無意女。“大驚小怪!”他們辯解說,“無不良舉動,沒污言穢語,騷從何來?”他們靠近女人,只是想在相互搭訕里引起對方注意,加深印象,增進了解,也借機展示一下“中學生”水平,為日后溝通埋下伏筆。可他們想錯了。那時,“水平”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作錢花。累死累活,一天才掙幾毛錢,誰跟他們埋“伏筆”?看著老太太們,我眼睛一亮:她們中也許有人曾經和我同場看過露天電影,叫喊“真騷”或被籃球砸進糞坑的女人,或許就在廣場……“老鄉見老鄉”的親近感油然而生。
“放假了,咋沒回去?”牛仔褲問。“孫女今年高考失誤,再補習一年。”運動衫問道,“你也沒回去?”“孫子在老師家補習……”牛仔褲停下扇子,“老師真會搞,課堂上馬虎簡單,去他們家補習,教的可認真了。”原來,牛仔褲的孫子讀高二,在老師家補習數學和英語,雙方約定:來年若考上一本,付費三萬,二本兩萬,三本一萬,考不上全額退還學費。老太太們說,這叫花錢消‘災’,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俏鴛鴦……她們輕松淡定,敞開嗓門,毫無掩飾地交流著,無煩惱沒憂愁,不時發出舒心的笑聲。
為了下一代,父輩打工,祖輩陪讀,吃苦受累,傾其所有,在所不惜。算我多慮,假如被老師單個兒吃“小灶”的學生將來成才,老師作何感慨?當初他們付的錢不冤枉,還是他們本就儲存著優秀基因?假如不成才,輔導老師又作何感慨?他們本就不可造就,還是自己責任沒盡到,讓家長交了“冤枉錢”?但愿老師們在創收的同時,恪盡職守,認真講好每堂課,對得起到月的工資,對得起職業和良心!
廣場上笑聲朗朗,“孫子”“老師”成了露天電影主題,大家都無心看電影,好像跟我一樣,只想感受“露天電影”帶來的——或苦或甜的一段記憶。
光陰似箭,幾十年一晃過去。過去的歲月并未遺忘我,繾綣綿綿,悠然闖入,我夢境般又重返了那個時代,漸衰的心陡然間年輕活躍起來。我離開老家不兩年,責任田到戶。家鄉人窮盡思路顯身手,致富路上爭朝夕,如同球場賽事,熱火朝天。“老三屆”們經過時代洗禮,腦子更夠用,致富競技得心應手,很快都有了女人。往女人窩里鉆已成笑談,或成一段難忘的記憶。
散場了,我突然想到剛才的電影,怎么也想不出是啥片名,我并不懊悔。“露天電影”豐富了“鄉思”內容,滿足了“憶舊”帶來的歡愉。
人到一定年齡,總愛憶舊。
【露天電影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懷念露天電影散文06-29
童年的露天電影散文06-28
露天電影院的散文06-29
難忘童年的露天電影散文06-29
童年記憶的露天電影散文06-28
鄉下的露天電影的抒情散文07-04
忘不了的露天電影散文06-28
記憶中的鄉村露天電影散文06-28
懷念那場露天電影抒情散文07-03
露天電影的精彩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