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至碎語散文
記憶是個很特別的匣子,在那里可以裝得下很多的東西,包括過往,包括溫暖。一切的過往都可以在那里更迭、延續。一切的溫暖都可以在那里發芽、生根。
------題記
冬至又至,我所生活的這個南方小城,非常重視冬至這個節日,因為這里有著“冬至大過年”的習俗,公司也是按照當地的習俗,下午會提前一小時下班讓員工提早回家過“年”。
冬至前兩天開始,朋友圈里便祝福聲聲。“冬至快樂”四個醒目大字也早在兩天前就滿滿地占據了眼底與心里。
今日,打開手機,朋友圈里更是被誘人的湯圓與形色各異的餃子充斥。而且,一大早就清脆響起的鞭炮聲也提醒著自己今天是個大于年的好日子。
與南方冬至的隆重程度相比,北方的冬至似乎沒有南方這么受人重視。記得小時候,只是吃了面條,就算過了冬至。吃了冬至面,意味著白晝就要開始變長了。正如家鄉俗語所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易經》有“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之說,意思是說這一天黑夜最長,最好是休養生息。于是,遵古人之意,那一天,吃完面后,大家便會關了門早早歇息。
家鄉的冬至面其實也是講究的。小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好,一個清水撈面就應付過了冬至這個節日。漸漸長大,便也能從冬至面里感受到這節日的非常意義。
記得每到這個日子,各家各戶都會早早起床,趕往集市買個豬頭回來,過水入鍋煮上幾個時辰,到了晚上放學回來,遠遠地便能聞到廚房里飄出來了陣陣豬骨香味。拆出豬頭上的肉絲,下面入鍋,面熟時,撈起,裝上湯再灑上蔥花、肉絲,一碗噴香入鼻的豬頭骨肉絲面便擺在了面前,就那么看上一眼,口水已不自覺地在喉嚨眼里轉圈圈。快速將面端至面前,用筷子將面挑起,吹一吹熱氣,閉目先將那面的香味吸入鼻翼,感受完了那撲鼻的香味后才“哧溜”一聲將面吸進嘴里,面吃完,湯喝盡,舔舔嘴唇咂咂嘴,剛才那面的余香味還會在腦子里不停回味。同時還會想著明年的冬至是不是還會有這么好吃的面吃呢。
再大些,家鄉冬至面的內容也變得更豐富,有雞絲有排骨,有火腿有香菇,還有各種各樣的炒菜配著那面入口,可味道卻如何也吃不出兒時那種津津有味的感覺。或許是年紀大了,對吃的誘惑已能抵擋得住,又或是吃得太多,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也或是我們的繁忙,讓我們那顆愛吃的心在歲月里,花瓣一樣,黯然關閉。
時間總是匆匆而過,轉眼又一個冬至。回憶起兒時的冬至,仿佛就在昨天。聽著朋友圈里朋友發來的熟悉的祝福音樂旋律,心頭有說不清的情愫在蔓延著。不知何時,眼眸里竟有點點滑滑的液體滴落在地,我知道,遠在家鄉的媽媽一定也在想著背井離鄉的我們是如何度過這個“大過年” 的冬至的。 想起媽媽的溫暖,即使在最冷的寒冬里,也絲毫感覺不出冬的寒意。
窗外,天空中沒有一絲云彩,氣溫仍如昨日暖暖的讓人覺不出一絲嚴冬的寒意。窗前那些四季桂,舊葉尖上又有新芽悄然生起。新芽的尖尖里,兒時與母親陪伴外婆住在鄉下的那個冬至夜晚溫暖場景又浮現在了腦海里。
那是一個無雪的冬至,當縷縷炊煙在村子上空裊裊升起時,一輪弦月如羞澀的少女般悄悄躲進了村頭的樹梢里。母親在廚房灶前忙著往鐵鍋里下面添水,我則使勁地拉著風箱并拼命地往灶膛里添柴。院外覓食的雞鴨也紛紛進了院子,昂起頭來,只等穿著斜襟藍粗布衫罩衫的外婆從屋里端出一瓢稻谷,揚起手臂往地上一撒,它們便“咕咕咕、嘎嘎嘎”地歡叫著圍著稻谷低頭認真地啄了起來。
暮色漸深,月色愈濃。廚房灶前,我纏著外婆,喊著母親,要她快快掀開鍋蓋讓我嘗嘗今晚又有什么新鮮做法的面吃。鍋蓋掀起,高高的灶臺上,我伸頭仰臉朝鍋里望去,隨著厚實的木鍋蓋被母親揭開,一團團白霧般的蒸汽霎時彌漫開來,不一會兒功夫,廚房里甚至是院子里都飄滿了純純的小麥面香味。
飯后,我和外婆還有母親圍著火盆坐在堂屋內。外婆搖著紡車,母親納著鞋底。我則坐在一邊安靜地聽著外婆和母親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著村里婆婆姨姨們的事。
此時的村莊,靜寂而又安詳。冬夜清亮月色里村莊,靜謐霧蒙,不時有一兩聲狗吠聲從鄰家院里傳來,劃破夜的安靜。
面條吃得太多,感覺肚脹。裹緊衣衫,走出院外,院外的廁所里蹲下,掀開那層布簾,借著月光,我看到院外的土墻、老屋、柵欄、樹木、池塘、小路,全都沐著一層月光。寒風吹過,吹起廁所外的草堆沙沙作響。風過,清冷月光下的村莊又恢復了寂靜一片。
快速完事,沖進屋里。“冷吧,快上床上焐著去。”昏黃的煤油燈下,堂屋一隅矮板凳上搖著紡車的外婆轉頭心疼地看著我說。伸出手,我淘氣地把手從外婆棉襖下伸進她暖暖的胳肢窩里。外婆停下手,夾緊胳膊溫暖著我。
“淘氣,快別搗亂外婆做事。”母親在一旁用責怪的眼神看著我。松開手,搬來板凳坐下,托腮,我出神地盯著紡車在外婆手里輕盈而又靈活地轉動著。外婆右手握著紡車的搖把,左手扯著細長的棉線,就那么不停地搖動著,“嚶嚶嗡嗡、嚶嚶嗡嗡……”的紡車轉動聲低沉優美,仿佛一首動聽的小夜曲,縈繞在屋前梁后。母親則坐在外婆的紡車旁邊靜靜地納著鞋底,她時不時地把針往頭發上輕輕一篦,用戴著頂針的中指用力把針從鞋底上插進去,反轉鞋底再用牙用力咬下再將針拔起,動作嫻熟有力。看看外婆,再看看母親,歪頭,我嘴角揚起,打心底里感覺到了一股微微的暖意和甜蜜。如豆的煤油燈在土墻堆砌的老屋里暈出一方柔和的暖意,安寧里有著淡淡的祥和與溫馨。
那些年,冬天出奇得冷,更比不得現在有暖氣有羽絨衣。天寒地凍的冬至夜晚,我坐在火盆的旁邊,伸出雙手,不停地在火盆上繞來繞去,穿著棉鞋的雙腳放在火盆上烤著鞋底,好讓暖氣從腳傳到身上去。那天暖暖的炭火烤得我頭暈暈得直想睡,但外婆和母親沒有回到屋里,一個人我又不肯去睡。火盆旁,我硬睜著雙眼,努力地撐著昏昏欲睡的身體,聽著外婆和母親永遠說不完話題。
“什么味道。”說著話的母親突然轉頭,顧不上多想,就用雙手在我的棉鞋上撲打不停。警醒過來的外婆,停下紡車,蹲下身就來幫我解鞋帶脫鞋子。越急越亂,慌亂中的外婆竟然解錯了帶子,把我原本打著活扣的鞋帶弄成了死結。
“你這死丫頭,瞌睡不會去睡嗎,怎么能在這打瞌睡呢。”看著火在我鞋底鞋幫上燃燒,看著解不開鞋帶也用雙手不停地幫我撲打著那沒有熄滅下去的火勢的外婆,母親又心疼又著急。
“快去找剪子。”外婆大聲地向母親呵斥。母親邊罵邊去找來剪子,等母親找到剪子,把鞋帶剪子幫我脫下鞋子時,外婆的手已經被火燙得通紅。翻箱倒柜地母親又去找來香油(芝麻油)準備幫外婆擦上,可外婆卻幫我脫下襪子,雙手把我的腳捧在手心里,不停地摸這摸那。
“疼不疼,燒到了沒有?”外婆只顧急切地問著我,卻沒有理會母親與她自己的雙手。
“沒事,不疼。”
“沒事就好,回屋睡去吧。”鉆進冰冷的被窩里,想起剛才那又驚又險的一幕,我開始害怕了起來。
“我再看看,還好,沒事。”外婆掀開被子一角又用手摸了摸我的腳說。
“剛才嚇死我了。”母親也接了句。
“我再去生盆火吧,這屋里好冷。”母親說完,轉身走了出去,一會兒,她拿進了剛才情急中被她撲滅了的火盆,把火盆放在里屋中間后,她走到院外草堆上拽了一小把麥秸桿放入盆底,然后‘嗤啦“一聲劃著火柴,把麥秸稈點燃,接著,母親又把她剛拿進來的幾根干柴放了上去,一陣黑煙過后,火盆的火苗呼呼竄了出來。清冷的里屋一下子溫暖明亮起來了。外婆伸手幫了掖了掖被子,此時,我看到外婆的手上,有好幾處紅紅傷痕。
“娘,我看看你的手。”看著母親的手,我怯怯地問道。
“沒事,我手沒事的。娘,我給你擦擦手吧。”母親一邊把她的手往身后藏著,一邊去拿香油過來給外婆擦手。
“娘,你的手上起泡了。”拉著外婆的手,母親心疼地說。
“沒事,過幾天就好了。”外婆毫不在意地說。
“娘,你的也起泡了。”昏暗的油燈下,我看到母親幫外婆擦藥的手背也起起了亮晶晶的小水泡。
“娘,外婆。”看看母親的手,再看看外婆的手,喊了句母親和外婆后,眼淚便滑出了眼角。伸手拉起被頭,我把頭縮進了被子里,任淚水在眼里盡情流淌。
去年年前,和母親再回村里外婆那間老屋時, 推開院門,院子里空落落的,心也是跟著空了。院里那顆幾十年的棗樹已經沒了蹤影,光禿禿的院落里隔壁家樹上吹落的枯葉滿地亂飛,一陣冷風吹過,在院子里懸轉了幾圈后慢慢落地。
那天,母親掏了鑰匙,用凍得通紅的雙手,哆嗦著把鑰匙插進鎖孔半天沒有把鎖打開。找來隔壁著的表哥,砸了鎖,進了屋,看到堂屋那架落滿灰塵的紡車,以及長滿蛛蛛網的屋角,母親和我都流淚了。
母親說外婆是帶著疼痛離開的,她臨終時因疼痛而蜷縮,最后蜷縮成一縷青煙。外婆臨終那天,漫天飛雪,雪大路滑,接外婆的車子進不了村,是舅舅請了人一步三停地把外婆抬出了村的。聽村里的婆婆們說,那天送外婆走的那天,母親幾次哭倒地在了雪地里,因此落下了天一寒頭痛就犯的毛病……
“嗨,下班了,回去過年啦!”辦公室外,同事的喊聲打斷了我的沉思。
“等我。”收拾完東西,和同事牽手走進了彌漫著節日氣氛的小城溫暖里。
不知是思念太多,還是寒氣侵入了腦髓,最近夜里總是會夢見外婆,夢見母親。許多年過去,外婆的愛總是如影隨形,母親的愛也一直在她那絮絮叨叨里點點滴滴地流露著。
【冬至碎語散文】相關文章:
描寫冬至的散文07-02
關于冬至的散文07-03
漸近冬至經典散文07-04
寫冬至的散文07-02
冬至的優美散文07-03
日子冬至散文07-02
冬至祭祀散文07-02
冬至來了散文07-02
散文:又到冬至07-02
冬至記事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