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端午節的散文
端午節就到了,菜市場上隨處可見包粽子用的竹葉,一小捆一小捆的,干干的,這時我懷念家鄉的端午節了。
小時,在端午前夕,母親就到后山摘了好多的竹葉。葉子是挑合適大小的,竹葉綠得厚實,綠得青翠欲滴,不像這里菜市場上賣的竹葉干枯枯的,像是被生活壓迫著的農民工風吹日曬的臉!葉子用籃子裝著,一片壓著一片,嚴嚴實實,提起來都沉沉的。父親則早砍好了棕葉,像一把大扇子。棕葉的枝骨剔掉后就可以用來扎粽子。棕葉那綠與竹葉的綠相得益彰,掛在屋里,早早地昭示端午節的到來,每天我放學回來,總忍不住過去擺弄擺弄那葉子。不時地詢問什么時候包粽子,母親總說,快了,快了。
如朱自清盼望的春天一樣,盼望著,盼望著,夏日到了,端午節的腳步近了。
終于到了包粽子的日子。包粽子用的是上好的糯米,母親包粽子的速度極慢,人家的粽子攔腰一扎就好了,母親總是固執地要把棕線扎成五角星形的,她說這樣扎出的粽子才結實,確實母親扎的粽子總是有棱有角比鄰居的好看,而且形狀有普通形的,也有單羊角形的,還有雙羊角形的。粽子包好了,那時既沒有高壓鍋也沒電飯煲,粽子是用大大的蒸籠蒸的,我總是興致勃勃地充當火夫的角色。那鮮竹葉的清新在蒸籠中無所遁逃完全滲透到粽子當中,餡料一般用花生和紅豆,也有只包米不加餡料的。你別以為這個不咋得,這個吃法可講究了,不加餡料的,愛吃甜的,可沾糖,愛吃肉松的,可沾肉松。味正而不膩,咬上一口,口齒留香。端午節前后的那幾天我們兄妹幾個放學回家一口氣就能吃好幾個粽子,全當正餐,也不吃飯了。不似現在的粽子餡料雜而多,花里胡哨的,吃上一個就不想吃第二個了。
端午節那天早上,我就和伙伴早早地去后山,拔些艾草,楓葉,菖蒲、艾葉、榴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等吃過午飯,母親就煮一大鍋的水,里面泡了我摘來的花草,雞蛋的個數是數好的,一般是一人倆個,放在鍋底的最下面。水開后,母親就把蛋撈出來,蛋殼經花草的浸泡煮開之后猶如鍍上一層黃色,那黃,黃得粉粉的,殼上像鋪上一成粉,孩提的我們總來比試誰的蛋顏色更黃。我就挑了倆個裝在漂亮的香囊里,掛在胸前,香囊是在前幾天就準備好的,用各種彩色的袋子編成的,五色絲線弦扣成索,結成一環,形形色色,玲瓏奪目,剛剛好可容納倆三個雞蛋。
這時候我們已經急切地想跟同伴玩斗蛋游戲,但還不能出門,今天的沐浴可是個大事,每年的這天,我們就用煮過草的水泡澡。孩提時的我泡在桶里,泡上半晌,沉浸在老祖宗編織的“這水泡了皮膚好”的古訓當中。
而端午節這天最讓我們期待的是新衣服,夏季的衣服比春節的要來的五彩斑斕,也更風光旖旎。這天的新衣服自然比春節的更有誘惑力。泡完澡,我就即刻穿上新衣服,女孩子喜歡的自然是連衣裙,我至今猶記,小時候的一條連衣裙是粉色的,摸起來極軟,如嬰兒的皮膚。為了買那條粉色的裙子,我跟在父親的身后一趟一趟地徘徊在那家店鋪門口,在我的一再一一哼哼,弱弱的要求下,爸爸咬咬牙買了下來。那條裙子成了我記憶里一抹永不褪色的粉紅。穿上新裙子,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同伴家顯擺了,有時同伴顯擺得更快,先到我家了。裙擺舞動時,亦如我心里的漣漪,美滋滋的。年少的自己并不曾多想父母過節卻極少有新衣服。
自此外地求學后到如今十幾年了,我再沒在家鄉過端午節了。
端午節眼看就到了,我到底想念家鄉的端午節了,如今我們幾個兄妹都分散在各地,孤身在外的父親不知道能不能吃到粽子,而我們的留守母親沒有了兒女繞膝,沒有了兒女對節日的殷切期盼,還包不包粽子?還燒不燒那淋浴湯?家鄉的端午節,魂牽夢繞……
【家鄉的端午節的散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端午節散文例文06-27
家鄉的端午節散文900字06-27
家鄉戀經典散文06-22
贊美家鄉的散文07-03
端午節的散文06-26
思念家鄉的散文06-26
端午節的優美散文06-24
端午節的思念-散文06-22
端午節的聲音經典散文06-22
難忘的端午節散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