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科學巖石的組成課堂實錄
科教版科學四下《巖石的組成》課堂實錄
授課:金華市婺城區教研室張根兵
點評:金華市婺城區教研室鄭國器
2006、5、11金華市婺城區上浮橋小學四(2)班
。9∶58)
一、導入
1、欣賞照片,感受自然界巖石的美麗
師:四(2)班同學們好!五一假期剛過,想必在假期里,同學們和老師一樣到各地去旅游了。今天張老師帶來了假期里拍的幾張照片,讓我們共同欣賞。如果你覺得漂亮,就給張老師鼓掌。
。ǘ嗝襟w出示照片,學生不停地鼓掌)
。10∶00)
2、了解花崗巖在生活中的應用,發現它的美麗和堅硬
師:看了這些照片,你想說什么?
生:張老師,這些照片太美了。
師:在這些照片里,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生:是山,是石頭。
師:是的,是山,是石頭,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巖石。(多媒體出示巖石)巖石按它的形成,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多媒體出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巖漿巖中的一種叫:“花崗巖”(多媒體出示各種顏色的花崗巖)。“花崗巖”是大自然賜予我們人類的美好禮物。你看它在我們的廣場、賓館、家庭、廚房、衛生間等地到處都在使用(多媒體出示各地的照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崗巖在生活中的用處將越來越大。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歡花崗巖呢?
生:因為花崗巖太美了。
師:是的,花崗巖是太美了,人們喜歡它。當然,人們喜歡它還有第二個理由是花崗巖非常堅固,你看(多媒體出示金字塔照片),這是一張4500年前古埃及法老胡夫最大的金字塔照片,金字塔塔頂是用9塊花崗巖砌的,每塊重達50噸,其它的石頭都風化了,而花崗巖卻完好如常,你看它在夕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多媒體出示夕陽下的金字塔照片)。美不美?
生:美。
師:面對這么美的花崗巖,你想說點什么?
生1:花崗巖的作用很大。
生2:花崗巖真是太美了。
師:正因為這樣美,人們就大量地用它,來裝飾我們的生活。同學們,你們觀察過花崗巖嗎?
生:觀察過。
生:我經常摸家里衛生間的花崗巖。
師:因為我們對花崗巖太熟悉了,走在學校的大廳里——是花崗巖,走在衛生間里是——花崗巖,走在房間的地板上是——花崗巖。那你們仔細觀察過嗎?
生:沒有。
師:你們用放大鏡觀察過嗎?
生:沒有。
師:我從山上敲來一塊花崗巖,你觀察過嗎?
生:沒有。
師:張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從大山上敲來的花崗巖,你想不想仔細觀察?
生:想。
師:想不想,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一下花崗巖?
生:想。
師:那就給每組一塊,好不好?
生:好。
二、觀察美麗的花崗巖
。10∶06)
1、觀察美麗的花崗巖
(師發花崗巖,多媒體出示:觀察我們的巖石)
(10∶07)
(師發放大鏡)
(10∶08)
(師發觀察記錄單一,多媒體出示:看看它主要是由哪幾種顏色的物質組成的?)
《巖石的組成》觀察記錄單(一)
小組
觀察我們的花崗巖,看看它主要是由哪幾種顏色的物質組成的?
1、
2、
3、
思考:這幾種顏色的物質分別是什么?
。10∶13)
2、觀察云母標本
(師發云母標本和觀察記錄單二,多媒體出示:觀察云母標本,我們能從花崗巖中找到云母嗎?和云母圖片)
《巖石的組成》觀察記錄單(二)
觀察云母標本,我們能從花崗巖中找出云母這種物質嗎?
(10∶21)
3、觀察石英和方解石標本
。◣煱l石英和方解石標本和觀察記錄單三,多媒體呈現:記錄單三內容)
《巖石的組成》觀察記錄單(三)
觀察石英和方解石,判斷花崗巖中乳白色的物質是石英還是方解石?
說說我們的判斷理由:
(10∶23)
。◣煱l鐵釘)
(10∶28)
。ㄊ栈夭牧希
4、交流匯報
師:各位同學請坐好,現在已經過去30分鐘了,你們對科學有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愿有一天,能從你們當中涌現出一群科學家,因為從30分鐘的表現來看,你們個個都象小科學家。雖然我們的活動是擺在課內,但我們好像是在大自然中敲打來一塊巖石,然后用我們的方法去研究、去記錄、去得出結論。現在我相信,每一組都想把自己的發現公布一下,讓大伙一起來分享我們發現的快樂,是不是?
生:是。
師:好,下面匯報。
生1:我們發現花崗巖,有白色、紅色、黑色、黃色、淡青色。我們判斷花崗巖中亮晶晶的部分是云母。乳白色的是石英。
師:他們組匯報得很好,至于他們組判斷得對不對,我們聽一聽其他組的匯報。
生2:花崗巖的顏色有紅色、墨綠、紫色、白色、黑色、黃色、金色。一、觀察石英和方解石,判斷花崗巖中乳白色的物質是石英還是方解石?那就是石英。說說我們的判斷理由:在一塊花崗石上用鐵釘劃去,然后用放大鏡照上去,上面有銀色的劃痕,而在方解石上就沒有,在石英上就有,所以我們判斷是石英。
生3:我們組也判斷是石英,用的方法是用釘子劃,石英不能劃出條痕,而方解石能劃出條痕。
師:這樣就能判斷了嗎?
生:能。
師:你們在花崗巖劃過沒有?
生:劃過了。
師:花崗巖中乳白色的物質能被鐵釘劃出條痕嗎?
生:不能。
師:花崗巖堅硬不堅硬?
生:堅硬。
師:石英堅硬不堅硬?
生:堅硬。
師:所以我們判斷花崗巖中乳白色的物質是石英,證據充分;◢弾r鐵釘都劃不出條痕來,說明花崗巖很堅硬,所以人們用花崗巖來裝飾,用花崗巖來做金字塔的塔頂。你們組還有什么要說的?
生2:花崗巖中亮晶晶的部分是云母。
師:你們判斷花崗巖中亮晶晶的部分也是云母。其他組有沒有其它的看法?
生:沒有。
師:同不同意他們幾組的觀點?
生:同意。
師:都同意了,那我們還要不要匯報了?
生:不要。
師:同學們的判斷就像科學家一樣正確的,亮晶晶的、黑色的、褐色的部分就是云母;◢弾r中乳白色的物質是石英,不是方解石。同學們在花崗巖中找出了7種顏色,讓我們來看看這種顏色的物體在花崗巖中能找到嗎?(多媒體出示長石礦物)這是什么物質呢?它是長石。長石它有哪幾種顏色呢?肉紅色、淺黃色或淡淺黃色。在花崗巖在我們發現的肉紅色、淺黃色或淡淺黃色是什么?
生:長石。
師:像長石、云母、石英這些我們把它們叫做礦物。通過研究我們至少可以得出花崗巖是由哪幾種礦物組成的?
生:長石、云母、石英。
師:一塊花崗巖為什么那么美麗而又豐富多彩呢,原來它是由那么多的礦物組成的,長石、云母、石英各種礦物的含量不同,花崗巖的顏色就不同,如果長石含量多一些,那花崗巖就呈紅色;如果云母成分多一些,那花崗巖就呈灰色、褐色或黑色;如果石英成分多一些,那花崗巖就呈白色等。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用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裝飾各自的居室。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花崗巖是由多種礦物組成的,那我們也可以說:所有的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正因為巖石是由一種或幾種礦物組成的,所以我們前面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生:美。
師:通過我們的觀察,親身的體驗,我們對花崗巖、對巖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對花崗巖、對巖石有什么要說的嗎?這是一塊老師在上學路上撿來的,(出示一塊巖石)它美不美?
生:美。
師:如果現在老師給你們這塊巖石,你能分清這塊巖石是由幾種礦物組成的嗎?
生:能。
師:怎么分?
生1:我們可以從顏色方面來分,看看有幾種顏色,然后找巖石對照。
生2:我們還可以用釘子刻。
師:前面那位同學說的是找礦物對照吧?
生1:是的。
師:非常棒,咱們能學以至用,好極了。現在張老師給大家每人一塊巖石,你們會觀察嗎?你們會研究嗎?
生:會。
師:好的,張老師把這一袋巖石交給你們班主任,課后一個人一塊。放大鏡每人一把,借你們用半天,好不好?
生:好。▽W生歡呼雀躍)
。10∶34)
三、認識其他礦物
師:不過張老師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把這美麗的巖石當做武器來使。接下去,讓我們來欣賞一下一些常見的礦物。(多媒體出示石英、鉆石、金礦石、角閃石、方鉛礦、磁鐵石)再讓我們來看一看,人們是從哪些方面來觀察和描述礦物特征的,(多媒體出示硫磺圖片)看人們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硫磺的?
生:人們是從名稱、觸覺、顏色、透明度、條痕、光澤、硬度、形狀8個方面來描述的。名稱是硫磺,觸覺是粗糙的,顏色是黃色或略呈綠黃色,透明度是不透明,條痕是黃色,光澤是脂肪光澤,硬度是柔軟、用硬幣容易劃傷,形狀是沒有特定形狀。
師:人們的描述怎么樣?
生:非常詳細,從多個方面來描述。
師: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看孔雀石(多媒體出示孔雀石圖片),它比硫磺多了那一方面?
生:孔雀石還有滴鹽酸反映:冒氣泡。
師:是的,滴鹽酸看冒不冒氣泡,也是鑒別巖石的一種好方法。讓我們再來看看其它的礦物是怎么描述的。(多媒體出示磁鐵礦、赤鐵礦、黃銅礦等圖片)這些礦物美嗎?
生:美。
師:下一堂課我們就要著重研究張老師展示給大家的這些礦物,今天我們著重研究的是巖石中的一種花崗巖,你們有收獲嗎?
生:有。
師:下課。
生:張老師,后天科學課還是你來上嗎?
。10∶38)
點評:金華市婺城區教研室鄭國器
我沒有參加省里在臨海的活動,據說章鼎兒作了一個專題講話,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新的信息,其中一個信息就是說,在我們科學課堂里,我們說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到底應該怎樣展現。他分析了我們過去的課,把師生在課堂中活動的時間作了一個分析、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量的時間在老師那里,學生的活動在10分鐘以下,那么這樣的科學課堂學生是不是真正地在科學探究了呢?章鼎兒老師提出了一個挑戰性的問題,這也是引導我們科學課向哪個方向發展的問題。張根兵老師今天的課就帶了章鼎兒老師的這種想法,進行嘗試的。
這堂課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活動是怎么展開的?茖W探究我們探討的過程當中,談到了這樣的問題,過去我們把科學探究,一研究、一想就看成很復雜的問題,現在我們跳出以前的框框,來思考一下,我們可以把科學探究簡約起來思考,它是在四個字上做文章,一個事實、一個解釋。其實就是解決這么一個東西,然后在這四個字上來思考的話,那我們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的思考,因為每一節課有每一節課操作的路徑。基于這樣的思考,并對章鼎兒老師提出的這樣一種想法,張根兵老師今天的課就很清晰地把課分成兩大塊,第一塊讓學生去觀察、去探究,第二塊是研討。而探究的時間,也就是學生獨立活動的時間,占了很大一塊,一共用了22分鐘。
讓孩子們進行獨立的探究,那是不是開始就把所有的材料和記錄表什么的統統給學生呢?統統給學生,我想22分鐘的探究,學生可能會感到厭倦,而且探究不一定會步步深入,今天張根兵老師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地提供材料,不斷地提供文本,用這樣的策略把學生的探究步步引向深入,一開始提供的就是一塊巖石(花崗巖),讓他去觀察,再在適當的時候,再提供云母和石英,用云母、石英去對照,去認識花崗巖。再過一段時間再提供一個文本,讓他們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這就擺脫了過去一開始就提供文本,看一點就記錄一點,這種瑣碎的活動。他的記錄是建立在怎么樣的基礎上記錄的呢?即對花崗巖進行觀察,而且進行了對照之后的,一系列活動之后進行的記錄。這個記錄,這個思考就是擺在這樣一個角度思考的。最后張老師采取小組匯報的形式,對探究過程中的發現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是: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發現的?在交流的過程中特別是對石英的判斷,不但是判斷出是石英,而且還要說出為什么。所以孩子們交流不僅說出了自己的判斷,而且說出了自己對發現的解釋。張老師在讓學生獲得事實并作出解釋兩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這里還有一個非常好的地方,就是長石的研究,他一改石英和云母的兩種礦物的發現方法,運用多媒體和討論的方法,讓同學們對花崗巖的其他顏色的物質進行對照,讓學生認識到花崗巖中不僅有云母、石英,而且有長石。對花崗巖三種物質的認識,采取不同的策略來進行研究,這一點非?扇 Vv到這里,我覺得張老師的切入點非常好,他研究的切人點在哪里?在對巖石的顏色的研究,因為這個最容易判斷,最容易區分,如果根據三種礦物的各種各樣的特征去判斷的話,是有困難的,張老師用了一個學生最容易發現的特征,那就是顏色,作為切人口進行研究,再輔助以石英的硬度,這也是非常可取的地方。
所以整節課下來,我覺得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我如何做好一節課這一角度去思考問題的,張老師是站在一個面對我們現在的科學課存在的弊病,站在我們專家用敏銳的眼光去看待我們今天的科學課要向什么地方發展的角度去思考今天這堂課的。所以我覺得這個課是非常有研究價值的。
這個課里面我想是不是也有幾個地方值得思考的。一個是關于長石的觀察和交流,好象比較單薄,是否可以根據你的資料,加強研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從而來認識花崗巖。第二個是對更多礦物的觀察,是否可以介紹的更清楚一點,這個地方有點匆匆而過的味道。
【四年級科學巖石的組成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課文《水的組成》課堂實錄07-04
關于水的組成課堂實錄07-02
小學科學《認識常見的巖石》課后反思06-25
《耳朵的科學》課堂實錄07-02
滑梯的科學課堂實錄07-03
耳朵的科學課堂實錄07-02
小學科學《太陽》課堂實錄07-02
小學科學《認識水》課堂實錄07-02
《巖石書》教學設計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