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光明電影院教育隨筆
自主性游戲的產生、發展既是孩子們自由演繹的過程,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支持。
在“我們的城市”這個主題活動中,可供選擇的游戲內容不少,但要找到真正適切的游戲內容也并不容易。后來,我們選擇了“小光明電影院”作為游戲主題內容之一,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首先,電影院是城市中較為大眾化的娛樂休閑場所,大班幼兒對電影院及電影的放映等比較熟悉;其次,“放映觀看”的游戲模式便于幼兒操作,而且孩子們在中班階段已經有開展“小舞臺”的活動經驗;再次,“電影院”的游戲模式是幼兒根據故事內容畫出“電影膠片”,然后講述給觀眾聽,所以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正好活動室外走廊有一塊空間可以利用。另外,畫電影“膠片”、講述故事,對孩子們的美術創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正是這一游戲的教育價值之所在。
接著,孩子們以角色的身份與環境、材料發生聯系,彼此作用,這也是最容易發生各種各樣問題的階段。“小光明電影院”的主要問題在于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比如,為了顯示影院的大屏幕效果,我們特意選擇了一個大紙箱,然后在前面挖一個方形口子當作屏幕,孩子就可以將畫好的“膠片”夾在紙箱上,通過方形口子展示給觀眾。可在實際操作中,放映電影的工作常常因為孩子忙于調換“膠片”而處于停滯狀態。又如,為了突出“膠片”卷起來的感覺,我們用薯片罐來裝孩子畫好的連環畫“膠片”,看上去既整齊又美觀,可游戲時發現“膠片”容易卷起來,畫紙也很快就破損了。此外,我們發現孩子們通常很難在一次游戲中繪制好整個故事的連環畫,而且下次游戲如果一換人,這個故事就無法繼續“創作”下去了。所以,“電影院”里經常出現“膠片荒”,影響了孩子們的游戲參與度。面對這些狀況,我們分別采取了改裝屏幕,改變放映方式、膠片保存辦法、繪畫材料,開放畫連環畫時間等措施。如,將孩子們畫好的“膠片”裝訂成冊,孩子只要站在紙箱后面一張一張地翻動畫紙就可以了。以前孩子是在白紙上畫畫,現在我們給孩子提供彩色背景紙,孩子們只需畫輪廓就可以,無需再涂顏色,這樣就大大縮短了制作一套電影“膠片”的時間。我們還鼓勵孩子們在自由活動時或在家里制作電影“膠片”,這樣既節省了游戲時間,又可能提供新的故事內容。
接下來,如何讓孩子們玩得好、玩得深就需要教師通過進一步觀察去挖掘和引導了。因為電影“膠片”的制作涉及美術方面的技能,所以我們首先通過“小蝌蚪找媽媽”“小貓釣魚”等專門的美術教學活動使孩子們了解制作電影“膠片”的要素。例如,電影要有片名,膠片最后要有結束的提示,一個故事可以分成幾段呈現,一幅畫面可以表示一段內容,等等。這些技能對“電影院”游戲的深入開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孩子們游戲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有時配音員與制作“膠片”的孩子不是同一個人,配音員由于對故事內容不熟悉,講故事時總是疙疙瘩瘩的。于是,我們借助分享交流的環節,啟發孩子們通過“電影首映式”來熟悉新的故事,以便無論誰去做配音員,都能順利復述故事。在游戲的互動過程中,孩子們還想出了用手勢發信號使翻動畫紙的孩子與配音員合作得更默契的好辦法。
【小光明電影院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隨筆讓光明和教育彌漫世界06-28
教育隨筆:小青蛙回家了05-09
教育隨筆:我是小幫手05-07
我的教育小故事隨筆05-06
暑假班教育小隨筆06-22
大班教育隨筆-小跟班08-05
教育隨筆:我是小幫手3篇05-07
教育隨筆:老師小幫手05-04
我的教育小故事隨筆7篇05-06
我的教育小故事隨筆(7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