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正弦波產生電路實驗報告范文
篇一:正弦波產生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設計目的和作用
1. 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如基本儀器儀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識別、測量、熟練運用的能力,掌握設計資料、手冊、標準和規范以及使用仿真軟件、實驗設備進行調試和數據處理等。
2. 學習較復雜的電子系統設計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擬、數字電路等知識解決電子信息方面常見實際問題的能力,由學生自行設計、自行制作和自行調試。
3. 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正確設計思想,訓練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理論和生產實際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學員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
二、設計的具體實現
實驗要求用TL084設計正弦波產生電路。正弦波產生方式有多種,本次試驗采用較為簡單的文氏橋振蕩電路。通過圖書館和上網查閱有關資料,確定如下電路。
Multisim原理圖:
sch圖
調節w1使電路起振,w2調節幅度
仿真結果: 頻率162Hz,幅度范圍0.8—
10V
三、實際制作調試和結果分析
頻率:133.33Hz
幅度范圍:1~9V
四、總結
第一次進行電路設計,遇到了很多麻煩。Multisim、Protel等軟件不熟悉,第一次焊電路焊工也不行。通過實驗,基本學會了這些軟件的操作,制作過程中,自己的焊工有了很大進步。雖然做了好幾次才把電路調出來,但還是很滿意。
五、參考文獻
1.于紅珍.通信電子電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康華光,陳大欽.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黃智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
篇二:正弦波產生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要求
(1)設計一個正弦信號發生器,要求ROM是8位數據線,8位地址。256個8位波形數據的mif文件通過兩種方式建立,一種用Quartus II的專用編輯器建立,另一種是使用附錄的mif文件生成器建立。首先創建原理圖工程,調用LPM_ROM等模塊;在原理圖編輯窗中繪制電路圖,全程編譯,對設計進行時序仿真,根據仿真波形說明此電路的功能,引腳鎖定編譯,編程下載于
FPGA中,用實驗系統上的DAC0832做波形輸出,用示波器來觀察波形。完成實驗報告。
(2)學習使用Quartus II的In-System Memory Content Editor來觀察FPGA中的LPM_ROM中的z形波數據,并在在線改變數據后,從示波器上觀察對應的輸出波形的改變情況。
(3)學習使用Quartus II的Signal Tap II觀察FPGA的正弦波形。
二:實驗原理
正弦信號發生器的結構框圖由四個部分組成:
(1)計數器或地址發生器,用來作為正弦波數據ROM的地址信號發生器。ROM中的數據將隨地址數據的遞增而輸出波形數據,然后由DAC輸出波形。
(2)正弦信號數據ROM,含64個8位數據。
(3)原理圖頂層設計。
(4)8位D/A。DAC的輸出接示波器。
三:實驗內容
1、定制初始化波形數據文件:建立.mif格式文件。File—new—other files,選擇 Memory Initialization File選項,選擇64點8位的正弦數據,彈出表格后輸入教材圖4-38中的數據。然后以romd.mif的名字保存至新建的文件夾中。
2、定制LPM_ROM元件:利用MegaWizard Plug-In Manager定制正弦信號數據ROM宏功能塊,并將以上的波形數據加載于此ROM中。并以
data_rom.vhd名字將生成的用于例化的波形數據ROM文件保存至上述文件夾中。
3、用VHDL語言完成正弦信號發生器的頂層設計。
【正弦波產生電路實驗報告】相關文章:
RC正弦波振蕩電路07-04
電路實驗報告11-09
電路實驗報告要求07-03
電路實驗報告的要求07-02
電路的實驗報告要求07-02
電路實驗報告9篇11-25
電路實驗報告(9篇)11-25
電路實驗報告要求范本07-02
關于電路實驗報告要求07-02
電路實驗報告要求范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