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結構設計中工程造價控制研討論文
摘要:建筑結構設計要從結構概念設計、結構方案設計、結構計算以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出發,建立完整的工程造價控制措施。本文簡要分析了建筑結構設計在工程造價控制方面的思路,并討論了具體控制流程,僅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工程造價;措施
前言
設計部門要根據建設項目的使用功能、結構安全的重要性,結合項目工程地質勘查報告對相應參數予以判定,確定合理結構形式,然后結合差異化結構形式要求和特點確定抗震及承重體系,布置受力構件。完成結構方案設計后進行工程造價的綜合評估。
1建筑結構設計對工程造價控制的作用
對于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體系而言,建筑結構設計十分關鍵,設計單位要積極整合施工技術和各項經濟指標,從而擬定設計項目決策,并且要對階段性工程建設造價予以關注。差異化建筑結構設計能夠增加或者是減少工程造價費用。一方面,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對工程投資額產生的影響。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建筑結構設計方案的選擇要考量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建筑的使用功能、施工技術、施工設備、項目規模、建筑材料以及工程投資對象等,因此,要想甄選最優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就要從多元化角度出發,不僅要考慮驗收效果,也要強化對投資成本控制工作的管理水平[1]。另一方面,建筑結構設計過程對工程投資額產生的影響。建筑結構設計過程關鍵的就是建筑結構的細部設計,要保證結構設計人員能按照實際情況對設計過程進行優化和調整。例如,某高層建筑項目,要想控制工程造價的實際水平,就要按照建筑功能及結構安全要求確定最優的鋼筋焊接方式、受力構件截面尺寸等,從而合理控制最終的工程造價成本。一般而言,建筑結構的層高為3.6m,若能每層降低0.2m,則如在不影響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基礎上,能有效縮減約2~3%的工程造價。
2建筑結構設計中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對于建筑工程造價控制工作而言,建筑結構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加之建筑結構設計過程本身就是一項多門學科、多項技術的復雜融合體,因此,要想強化建筑結構設計,就要對各個細節和要點采取針對性措施,建立各個部門的聯動管理,科學化控制工程造價。并且要整合協調機制,維護工程造價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學性[2]。
2.1優化設計流程
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強化工程造價控制工作的基本水平,就要按照規劃設計、施工圖設計、預算控制、工程建設等基礎性流程完成工作,以保證能有效提升造價控制水平。
2.2優化建筑結構設計類型
要想建立健全完整的結構設計工程造價控制管理方案,就要結合施工技術、建筑材料以及技術人員能力等基礎要素,整合工程項目成本支出的基礎上,有效建立更加完整的造價管控體系。要在維護基礎設計理念的基礎上,整合結構設計類型,確保能從根本上建立完整的設計機制和設計流程,在滿足安全管理要求后減少工程項目的基本造價,實現質量和造價管理共同優化的目標。例如,同一棟建筑,若是利用全部剪力墻進行結構設計處理,則使用空間就會緊湊,不利于后續進行項目規模的擴大。若是利用轉換梁結構進行結構設計處理,則能獲得較大的空間,但是結構形式和施工技術都會更加復雜,此時花費的成本較高。這就需要設計部門對其進行合理性市場調研,積極落實最優化設計方案,以保證建筑資源能實現最優化配置,從而降低建筑工程項目造價水平,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2.3優化建筑結構的基礎設計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地基處理設計非常關鍵,其造價會占據整個工程項目的10%左右,建筑結構地基處理部分的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主要將地質地形條件、土力學特性以及結構形式等作為關鍵,在認真分析建筑工程項目整體環境后落實更加系統化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要結合當地施工經驗完善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的控制工作,從根本上提升整體工程項目的基本質量。例如,某民用建筑工程,建筑面積為4738m2,6層磚混結構,標準層高2.9m、頂層層高3.0m,建筑結構整體高度為18.25m,在地基處理過程中,設計部門將造價管理作為基礎,在-2.3m以下采用強夯處理機制,在-2.3m以上采用3:7的灰土夯實,厚度為0.5m,采用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實現了造價縮減的目標,并且滿足工程項目的應用需求[3]。
2.4優化構件截面尺寸的處理工作
在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確定合理的結構的構件及基礎尺寸對于整體造價管理過程也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相關部門要積極整合管理流程和控制機制,建立健全完整的設計管理機制,促進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也為工程造價監督奠定堅實基礎。(1)板結構。現澆筑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達到相應技術標準后,能縮減一定的造價。(2)梁結構,F澆筑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要結合實際施工過程進行判斷,一般而言,要結合梁的跨度進行估算,從而得到截面高度h,結合高度比判定寬度b。常規化建筑工程項目中,鋼筋混凝土框架梁體系要求主梁為h=(1/8-1/12)L、b=(1/2-1/3)h。次梁為h=(1/15-1/20)L、b=(1/2-1/3)h。其中,b表示的是整個結構的梁截面寬度、h則是整個結構的梁截面高度,L是梁的計算跨度。也就是說,只有建立精細化細節設計,才能有效提升工程造價管理項目的綜合水平,在滿足工程項目安全需求的同時,減少造價。(3)柱結構。對于框架結構柱截面尺寸的管理而言,要結合軸壓比進行判定,是指考慮地震作用的柱組合的軸壓力設計值與柱的全截面面積和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乘積之比值。對于柱結構而言,軸壓比是判定其破壞形態以及延性的關鍵參數,要依據理論分析和現場試驗予以判定,在保證工程項目安全性的基礎上,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水平[4]。
2.5優化上部結構設計
在建筑工程項目結構設計工作中,要整合建筑工程體系,完善建筑架構設計流程的基礎上,優化鋼筋混凝土墻體結構、梁板結構,并且對不同管道和材料進行應用設計的管理,有效整合工程造價的支出情況,建立更加系統化的處理機制和管控流程。(1)要靈活選取結構形式,設計部門要按照實際情況判定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建筑物,并且針對6層以下的居民或者是物業建筑予以混合結構的處理,從根本上減少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量,在滿足工程項目安全和強度需求的基礎上也能降低工程造價。而對于20層以上的建筑,一般會利用框剪結構。借助抗震剪力墻,能在提升整體建筑結構剛度、強度的基礎上,合理性應用工程款,實現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管理協同完善的目標。(2)要選擇輕質建筑材料,一般而言,輕質建筑材料主要應用在建筑墻體方面,例如,現在較為常用的加氣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能減少墻體的整體重量,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建筑物結構梁體和地基的載荷參數,這就能從根本上減少工程項目的造價。(3)要合理性判定不同結構的組合形式,要對混凝土墻體和各個板層的厚度進行統籌分析,在滿足基礎建筑施工標準的同時,有效整合應用范圍,滿足建筑結構需求的同時,將工程造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4]。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要在滿足工程項目質量需求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完善管理流程和設計要點,從工程項目基礎設計需求出發,整合系統工作的運行流程,踐行精細化設計理念,確保能秉持造價最低、質量最優的設計原則,完善建筑工程項目結構設計工作,實現質量管理和造價系統管控工作的協同發展,也能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參考文獻
[1]馮鋒.探討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工程造價控制[J].中華民居,2014(3):149,152.
[2]胡耀輝.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工程造價控制問題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29):117.
[3]代偉.基于建筑結構設計的工程造價控制策略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7):898.
【建筑結構設計中工程造價控制研討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結構設計工程造價控制論文范本07-04
建筑結構設計中建筑安全性的提升論文06-22
建筑結構設計中安全性提升策略的論文06-22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論文06-24
電氣自動化控制在智能建筑中的運用的論文07-02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論文07-02
建筑結構設計新思路論文06-22
加強投資管理,控制工程造價論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