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小學教育卡項目實施方案
為加速我省教育信息化進程,切實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中小學校管理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強我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我省全面實施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項目,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建設意義
教育卡項目以智能卡(CPU卡)為載體,依托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教育卡管理系統,全面實現身份認證電子化、師生學習數字化、數據管理信息化、個人成長記錄反饋智能化。
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全省中小學師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有利于推進電子化師生信息管理,有利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科學決策,提升行政效能,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智慧型城市和人力資源強省具有重大意義。
二、建設目標
(一)構建互聯互通的管理體系。以建立教育卡管理系統為抓手,構建一個全覆蓋的省教育主管部門、地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學校三級聯動具有身份認證、數據管理、師生檔案等多功能的管理網絡體系。教育行政部門利用該系統掌握、統計、匯總、認定相關信息,進而作出科學決策,優化教育管理與服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二)提供豐富多元的資源應用。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是面向全省師生、家長,集教育資源、應用、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為教育卡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應用環境。教育卡作為登陸平臺的統一身份認證,享受平臺所提供的各種教育資源和服務。
(三)實現師生檔案電子化管理。建立師生電子檔案系統,讓每名教師和學生擁有一個可隨身攜帶的電子檔案袋,設置權限,區分使用。
(四)構建終身享用的教育卡體系。建設師生終身可以使用的教育卡平臺和體系。
三、建設內容
(一)教育卡概述
教育卡,為智能CPU卡,采用非接觸讀寫技術,卡內封裝集成電路芯片,正面印有校名、姓名、照片、性別、學籍號(學生)和有效期限,反面印有注意事項等內容。
(二)教育卡的發卡范圍
發卡范圍為我省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發卡對象為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所有師生。今后可視情況發放終身教育卡。
(三)教育卡的應用系統
硬件建設。建設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項目系統中心機房;為各學校配備相應的讀卡器;給每位在校教師和學生發放江蘇省中小學教師教育卡和學生教育卡。
軟件建設。建設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卡管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和服務管理系統。
(四)教育卡的運行管理
教育卡項目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省、市、縣教育部門及全省中小學校。需成立“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管理中心”(設在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各市、縣(市、區)成立分中心(設在市、縣(市、區)電教館或中心)。省、市、縣、校都是該項目的建設主體,共同負責全省教育卡項目的推進工作。
1.省級管理機構職責
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規劃全省中小學教育卡的發放和應用;協調解決全省教育卡推廣應用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教育卡項目建設工作;指導、審核、督查各市教育卡的管理和應用工作。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管理中心”指導分中心的工作,負責教育卡系統硬件設備,卡管理系統、數據管理系統和服務管理系統的日常維護和技術維護工作,保證全省教育卡系統的正常運行;負責全省教育卡的統一制作和發放;負責全省教育卡系統的技術培訓工作。
2.市、縣(市、區)級管理機構職責
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所轄地區中小學教育卡的管理和基本功能的應用;根據本地實際統籌規劃教育卡的升級、拓展功能;指導、審核、督查下級工作。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管理分中心”主要負責維護本級卡管系統并通過該系統監控日常卡管信息;按業務流程匯總、審核、報送、管理本級制卡、發卡數據。
3.學校
各學校是教育卡的具體管理和應用部門,負責本校教育卡的發放和應用工作;完成教育卡的日常管理、統計及電子檔案的個人化工作;負責學校內部卡管系統軟硬件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負責學校師生使用教育卡系統的培訓工作;提供相關信息數據。
四、功能應用
教育卡不僅是師生身份的信息化證明,也將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學及服務管理等諸多層面,可分為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兩部分。
基本功能:
(一)學生教育卡
身份認證——電子學生證,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項基本應用,方便學生身份驗證、信息存儲,成為學生招生考試、體質健康標準檢測和各項活動的身份認證。
資源學習——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中心提供大量優質的國家、省級名校和名師教育教學資源,同時還提供第三方應用資源。學生利用平臺進行課堂輔助學習、課外個性化學習等。
學籍管理——每名新生入學時獲得一個唯一的學籍號,記載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學生憑教育卡辦理升學、轉學、入學、注冊等手續。
成長記錄——記錄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賽成績、所獲榮譽及獎勵等,多視角、多層面地展示學生的成長過程,為中小學日常評價提供全面的過程記錄與評價信息,為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依據,實現學生成長的動態管理。教師根據學生的成長記錄提出其發展方向的建議,同時強化中考、高考等與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檔案系統的關系。
(二)教師教育卡
身份認證——電子教師證,教師身份證明。
資源學習——圖書借閱、江蘇省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網上資源索取和學習交流等,持卡參加各類教師培訓。
檔案管理——記錄教師個人基本信息、工作經歷、工作業績、業務培訓等信息,作為考評的依據。
拓展功能:
各地結合本地教育管理的需求和經濟承受能力的實際,可積極拓展教育卡的校內外應用,校內實現門禁、圖書管理、機房管理、小額消費等功能,校外與公交、通信、醫療衛生、社會實踐等系統有機地結合,真正達到“一卡通”的效果和目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項目建設
教育卡項目是全省性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該項目由江蘇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導,省教育廳相關處室牽頭負責,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省電化教育館)具體組織實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統籌規劃,周密部署,確保教育卡項目順利實施。
(二)建立工作機構,明確各方職責
成立教育卡項目工作機構和卡管中心,各級機構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并按進度要求調配好人力、物力、財力,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卡管中心負責項目實施、運營工作。
(三)積極籌措經費,保障資金投入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籌措經費,確保教育卡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今后,設備更新維護費、日常運行費和卡管部門辦公經費等列入各級部門預算。同時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支持項目建設,開展有效運營服務,拓展教育卡應用功能。
(四)加強制度建設,科學督導評估
為保證教育卡項目的順利實施,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制度,包括信息數據的采集、修改、維護、存儲、查詢、備份等制度,權限分配制度,教育卡的發放、補發、掛失、注銷制度,教育卡的各項應用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制定要可操作性強,任務到崗,責任到人。同時建立督導評估機制,對項目建設實行過程性督導、終結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表彰獎勵依據。
(五)加大宣傳力度,加快項目建設
教育卡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全省教育信息化統籌規劃,有利于加強省、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宏觀管理和學校對師生信息的反饋,提高中小學教育管理的水平。各地要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
六、實施步驟
江蘇省中小學教育卡推進工作將按照“統一規劃、系統設計、全面普及、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有計劃地推行和實施。
試運行階段:2013年,在徐州市泉山區進行試點,完成軟件系統建設,發放教育卡。
推廣階段:2013—2015年,利用三年時間,分地市發放教育卡,實現教育卡的功能應用。
【中小學教育卡項目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11-08
2022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11-13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實施方案11-08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3篇)12-18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4篇01-0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4篇)01-04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3篇11-08
項目組織實施方案「精選」07-06
軟件項目實施方案07-04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方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