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法制講座》有感作文
今天下午,學校舉辦了一個法制講座,誠信,人類最高尚的品格。在不大的廣場上,容納了我們全校1500多名師生。
在講座上,兩名少年犯講述了他們的親身經歷,講述他們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以及如今是多么后悔。
他們的事例,對于我們是一個警示。他們也曾是在校學生,或大學或高中,有的還曾是好學生,班干部。但現在,他們的離開了學校,離開了老師、同學和父母,走上了與社會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路。正值風華年少的他們,卻失去了自由,變成了囚犯。
他們在獄警的教育下終于感了深深的后悔,后悔當初不懂法律,一念之差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但這未免太晚了一些。如果他們當初就了解所做的事是違法犯罪的,從而不去干。那么他們如今仍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同學眼中的好朋友,仍可以自由幸福的生活著,成長著。他們多么可惜啊!
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關鍵原因,被我們校長一語說破,那就是——缺少誠信。正是由于他們的不誠實,不守信用。由一句謊話到常常撒謊甚至滿口謊話,這就是他們犯罪的根本原因,也正是我們現在青少年中所存在著的最大的問題。雖然,我們現在還在明亮的教室中學習,擁有著自由,擁有著幸福,擁有著快樂,但如果我們不講誠信,長此下去,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后悔莫及的,誠信,人類最高尚的品格。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擁有著美好、善良、純潔的心靈。只是由于后天不同的道德熏冶,有些人仍然保持著那最初的美好,而有些人的心已被腐蝕濁化,已不再擁有美好與純潔。當然,那些壞人與罪犯,當他們心中還會后悔的話,可算是還沒完全喪失那份美好,或者是心中原本應該有的美好被從新喚了回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依舊有了一方潔凈,依舊存在著美好,因為他們還知道后悔,還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不應該的。雖然晚了一些。如果把他們喚回了誠信,當他們改造成為新人后,他們還是有一條后路的。但這畢竟是晚了。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被賦予著非常豐富的內涵。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否應該繼承發揚這一美德,做到誠信做人,誠信求知,誠信交友,誠信處世呢?誠信是金子,誠信是基石,誠信是靈魂。擁有誠信之人,往往就擁有著美好高尚的心靈。所以,讓我們攜起手來,共鑄誠信!
教師評點:這是一篇在參加了當日活動后的感悟性文章。我們的語文學習不應該僅限于書本,要學習生活,學習社會。在培養寫作水平方面,就要注意觀察社會,觀察生活,并隨時記一記、寫一寫,這也是學習寫作的一種良好方法,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良好途經。這篇習作,在聽了囚犯的現身說法后,結合誠信談自己的體驗與感悟,是值得提倡的。
【聽《法制講座》有感作文】相關文章:
聽法制講座有感06-25
聽“法制講座”有感10-15
聽法制講座有感04-29
聽“法制講座”有感11-28
聽“法制講座”有感7篇05-16
聽“法制講座”有感(4篇)04-20
聽“法制講座”有感4篇10-15
聽法制講座有感經典[8篇]11-06
聽“法制講座”有感通用4篇04-20
聽法制講座有感7篇【推薦】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