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農民的心理特點分析教育論文
摘要:發展農業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一環,農業科技推廣要以人為本。在分析農民接受科技成果時表現出的獨特心理特點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推介策略,以擴大科技推廣的廣度和深度。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心理特點農民
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農業科技進步是其現代化的動力,而農技成果要想轉化為生產力,推廣工作是橋梁。但農技推廣深度和廣度相對于農業科技進步速度來說,嚴重滯后。究其原因,其中人的因素是主要因素。為此,本文對農民這一群體在接受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時表現出獨特的心理特征進行了分析。
1農技推廣中農民的心理特點
1.1趨避沖突心理
意志行動中的心理沖突或動機斗爭是很復雜的。有時一個人對同一目的產生兩種動機,一方面好而趨之;另一方面惡而避之。像這種對同一目的的兼具好惡的矛盾心理狀態。稱為趨避沖突。趨避沖突在農技推廣中表現主要有2種:一種表現是農民對農業新科技的渴求,他們知道農業科學技術可以給他們帶來直接利益,他們是愿意接受農業科學技術的;另一種表現是,由于長期的自給自足經濟,養成小農心理,跳不出舊框框,他們又不愿意接受新技術,對待科學技術持懷疑態度。他們內心是積極的、主動的,而現實表現往往卻是消極的、被動的,在權衡過程中他們更傾向于用傳統的耕作方法。他們是既講實惠,又墨守陳規,這種心理影響了新成果的推廣。
1.2感染從眾心理
從眾是發生群體行為的心理原因。從眾乃是在社會團體的壓力下,個人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在外界情況不明、把握不大的場合下,人們認為跟隨潮流、人云亦云是安全的,所以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從眾圜。農民相對與其他群體來說,對大范圍的社會生活缺乏足夠的適應能力,不善于從環境中獲得必要的正確信息和排拒不符合自己心理傾向的錯誤信息。他們在對待農業新科技有時甚至是盲目的,他們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即使有答案,他們也極易受到熟人、朋友、村鄰的暗示,且這種暗示相互影響。這樣其原有的心理就瓦解了而受到感染,從而對農業科技容易采取一種不理智的行為。農民之間是一種樸實樸素的社會關系,他們意見的一致性很高,往往贊成某一觀點或采取某一行為的人很多,加上權威人士(社、村、鎮等各級領導)不明晰的言論,所以群體對個人的壓力很大,個人很容易采取從眾態度。這也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
1.3求穩求實心理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看到了科學技術進步給各行各業帶來的飛速發展,他們也越來越不滿足自己原有的生產生活現狀,渴求知識、尋求信息,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培訓班,收集和購買技術資料,目的是想得到先進有效的農業科學技術。然而更多的農民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雖然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部分農民的思想有所變化,但多數農民仍把自己承包的土地作為安身立命之本。再加上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諸多變化。以及單薄的經濟實力、多變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風險等因素。使農民形成了牢固的求穩心理,農民害怕在花了財力物力之后得不到應有的成效。因此,他們對一項新技術進行決策時,總是謹小慎微,思前想后,怕失敗后影響自己原先的生活,所以農民更注重現實的效果,總會精打細算,從成本、勞動力投入到產出、產值等各個環節都考慮得細致人微,他們要看到推廣的技術真正有實效才愿意采納。增產效果顯著但成本高,他們的興趣不大;增產效果顯著但風險比較高,他們更不會感興趣的。這種心理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推廣。
1.4直觀守舊心理
還有部分農民受文化水平低的影響,對一些新技術的判斷比較簡單和直觀。他們重視結論經驗,喜歡按常規經驗辦事,根據經驗和實踐判斷其是否可行。他們看到別人,尤其是自己采用某種技術而獲得成功后,他們會堅定地繼續采用這種技術,并在長時間內保持不變,經驗中沒有的、沒見過的就不相信,即使是聽過也很難下決心。他們不會輕易相信推廣人員的說教,不相信間接經驗,不相信書本知識,當看見左鄰右舍或親戚朋友試用成功了,才能相信,次年效仿。甚至有一些農民,對一些老經驗、老辦法不管現在適宜不適宜都不愿放棄。改變這類農民的心理行為有一定的難度,盡管他們所占比例不大,但他們是農村中的元老級人物,影響力比較大。
2解決對策
2.1加強科技教育。提高農民科技意識
根據目前農村經濟和農民素質現狀,首先強化農村教育,實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推廣。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努力吸引廣大農民學科技,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逐步提高農民科技進步的意識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愿望,使他們從封閉自守的心態中解放出來。對科技文化偏低的農民,可根據農事季節的特點,采取辦培訓班與現場示范相結合的辦法,以培養他們的科技意識,提高運用農技進行自我服務的能力。其次,培養高素質的推廣人員。他們應有足夠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來回答和解決農民生產中的問題,使農民了解農業生產新技術。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生產中的困難,并且通過政策引導,協調其生產經營活動,使他們不是在新技術面前左右搖擺舉棋不定,而是對新技術充滿信心,削弱并逐漸消除其矛盾復雜的心理。
2.2增強透明度,抓好農田科技示范
由于農民有著易受感染和從眾的心理,農民向其他農民學習的東西多于推廣人員所教給的東西。因此,應充分發揮生產典型的模范作用,讓各類農業生產典型登上培訓講臺,以農民培訓農民,增強透明度。在實際工作中,推廣人員應放下架子,虛心和農民群眾打成一片,保護和激勵農民的學習興趣。每一項新技術的推出,要加強宣傳輿論導向,采取寓教于樂、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介紹農技新知識和技術要領,激發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興趣和熱情。對增產潛力大、效益高、推廣面大的農業技術項目,縣、鄉、村、組要做好示范工作,要有目的、有重點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戶,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樣板,引導農民經營方式的轉變,使農民主動采用新技術。要多結合實地、實物進行推廣,尤其在作物生長季節和收獲季節,要及時組織農民對生產典型進行觀摩,通過現場會的形式普及農業新技術,使農民通過自己身邊發生的事,自己去對比,去判斷,去轉變。
2.3搞好配套服務。解決農民后顧之憂
根據農民注重效益的心理特點,農技人員在推廣新技術時,要將該項技術需要的成本、勞動力投入及產出效益算給農民聽,使農民了解該項技術的效益情況。在此基礎上宣講技術要領,農民就會愿意接受,推廣的效果也會隨之提高。也可以利用簽訂技術承包合同等方法,將農戶和農業科技推廣部門的責權利結合起來,形成雙方自愿、利益同享、風險共擔的約束機制,采取農民與技術人員兩者雙向選擇,風險、責任兩者共同承擔的方法,來最大限度地消除農民怕受損失而不愿接受農業科技的心理障礙。做好產前的項目篩選、產中的技術指導和產后的銷售服務。在產前,搞好市場調查與預測,為農民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準備;產后則可以采取獨營或聯營的方式,開展農副產品的購、加、儲銷等服務,切實為農民解除后顧之憂。對量大面廣的主導產品,農技部門要及時推廣系~jJl工、包裝、儲運等方面的新技術,以實現農副產品的多層次增值,使農民從農業科技應用中得到實惠。
2.4全面解放思想,實現方法靈活多樣
農技推廣既要符合當地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又要滿足當前農民發展經濟增加收入的需要,還要適應農事季節變化。因此,農技推廣人員要解放思想,推廣的方式方法不能整齊劃一,要不拘一格,靈活多樣。對那些思想陳舊保守的農民可以利用其周圍群眾的成功,誘導他們改變在農業生產中的陳規陋習,逐步提高他們對新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可以組建農技推廣互助小組,讓組內成員相互幫助,讓組與組之間相互競爭,培養學科學、用科學之風,做到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農民是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最終受體,而農民對農業科技接受的心理特點等心理因素又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推廣目標的最終實現。因此,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時,農民心理不可忽視,推廣人員一定要“對癥下藥”,對不同心理表現的農民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有效改變其心理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科技成果順利地轉向農業生產,才能使農民積極主動地采用新技術、新成果,使農民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農民的心理特點分析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科技推廣農業技術的論文07-05
地區農業節水技術分析論文07-03
對農業灌溉節水策略分析論文06-21
農業科技創新分析論文06-23
中國財政農業支出對農民消費的影響論文07-03
農業機械對環境的影響分析論文06-24
有機農業的重要地位分析論文07-02
網頁制作過程中的普遍問題分析論文07-03
農業科技推廣的工作計劃07-04
農業機械綠色維修技術分析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