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月球之謎》的課后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節家長開放日的課,課上下來我的自我感覺還不錯。
《月球之謎》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紹月球知識的文章,從皓月當空的美好景象落筆,說到人類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著列舉了一些與月球有關的疑惑之謎,最后以“對神秘的月球,人類還將繼續探索下去”結束。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了解課文中所寫的月球之謎,是本文的重點。
這是一篇科普文,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推進課文內容的發展,而不失為一堂語文課?這是我設計教學時的主旨思想。通過一堂課下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充沛體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這一堂課最精彩的地方應該是把信息技術帶進課堂,有利的推進了課文內容的發展。小朋友們在課前的預習中,充沛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據課文需要收集了非常內容豐富的資料,如月亮詩句的收集,登月圖片和資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關知識的整理和提問,人類對未來月球的計劃,使同學在交流與擴展時最快速地進入。
最可貴的是小朋友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能把冗長的網上文字資源提煉成自身所需要的、非常精練明了的一段話或一句話,使人一看便明白,信息能立即輸入大腦,使小朋友們能在短短的課堂時間里迅速接受許多課文以外的新的信息。
教師在課堂里針對課文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有效的為文本服務,推進文本的發展。在資料的展示中,樣式靈活,有教師展示,有同學自展,還有全班展示,使教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在寬松、民主的氛圍里充沛展開交流與對話。
二、正確掌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符合了語文學習的規律
《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置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同學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同學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要把信息技術與文本進行巧妙的整合,使同學能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理解月球世界的奇異和月球上的疑惑之謎,充沛開展朗讀才是前提。這節課,教師以讀為本,問題引入,激發同學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在朗讀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同學的朗讀具有層次性。如月球上奇異景色的朗讀指導,幾個月球之謎的朗讀指導,使同學在具體的語境里感悟文本內容,拓展自如。
【《月球之謎》的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旅鼠之謎》課后教學反思06-23
《月球之謎》教學總結06-29
《月球之謎》的教材分析07-03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11-20
《月球之謎》教學設計07-14
大班數學《上月球》課后反思06-28
課文月球之謎的教學感受07-05
小學語文月球之謎說課稿06-25
月球之謎評課稿06-03
課文教學設計:月球之謎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