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課有感范文
20xx年4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培訓部組織的“送研送訓下鄉”活動,地點在XX中學。此次活動大致流程為:由該校王老師講授一節《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課;課后由秀英區化學教師與專家一起評課;最后聽李老師主持《走向專業的課堂觀察》專題報告。
王老師這節課的設計,首先展示了本節課的復習目標,并將近四年來中考題中有關的試題、分值、難度進行了總結,并呈現給學生;其次老師是通過學生完成習題,再歸納對應知識點的方式貫穿整堂復習課。
此次聽課和評課活動,我們采用了派位觀察的方法,李老師負責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即為了完成復習目標,老師采取了哪些教學環節?老師是如何進行講解的?講解是否有效?是否有板書?多媒體使用是否合理?課堂提問的次數、層次、對象等等。李華蕊老師負責觀察課程內容,即復習目標是什么?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復習內容是否合理?對教材是如何處理的?是否符合化學學科的特點?我負責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即有多少學生聽老師講課?有多少學生能夠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聽課同時有沒有記筆記?學生能否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在課堂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層次如何?
這堂課,從我的觀察角度看來,雖然在課堂開始之初,學生回答問題的活躍度不夠,但是,從學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班里同學絕大部分都能積極地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復習,也能專注地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在”考點4”中的學生活動——畫結構示意圖所表示的粒子符號這一環節時,課堂熱鬧沸騰,全班學生高效參與,積極地進行生生之間的互評,課堂復習的有效性得到很好地體現。王老師的這節課,整體上來說體現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該課也存在一點不足:課堂中學生齊答的現象較多,體現為被帶著回答。并且,課堂活動中學生思維較淺表性,大多數停留在是非、對錯的回答中,難以體現出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課堂中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不多。
在觀察王老師這節課的過程中,也讓我反思自己在上課中存在的問題。這段時間,我在準備化學用語的復習公開課,根據幾次的試講,以及聽課老師、專家們的點評,讓我發現在課堂中學生這一模塊,我處理得并不好,對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新產生的問題,缺乏教學機智,也沒有及時抓住有利的生成資源。雖然如此,但我相信在教師專業化這條道路上,有學習、有反思,就一定會有所提升。
【聽《物質構成的奧秘》復習課有感】相關文章:
聽評課有感11-03
聽竇桂梅的課有感10-10
聽推門課有感10-22
聽美術說課有感10-22
關于句子的構成的小升初語文復習指導06-24
中考物理物質和運動復習06-23
聽《泉城》一課有感06-22
聽教研課搭石有感06-24
聽評課有感15篇(經典)11-23
聽繪本研討課有感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