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晏子使楚》聽課的評課有感
上周五,我和年級組的幾位老師到孫橋小學參加區(qū)里的教研活動,聽了兩位教師的展示課,收獲還是很大的。
為了讓教師更完整更全面地整篇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思路,此次活動特意請兩位教師在同一班級進行《晏子使楚》的第一第二課時的教學活動。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學習的有:
一、條理清楚,重點突出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寫楚王只好認輸。重點是學習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智斗楚王的過程。老師新授時在總體了解了課文后,就直奔主題,問:楚王幾次侮辱晏子,分別在什么時候?然后請學生讀課文,抓重點問題“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是怎么做的?”展開教學。學生學習的思路清晰,學得明白。
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教學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鋒中,教師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chuàng)設(shè)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教師抓住了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設(shè)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一聲冷笑,一個眼神,學生學得不亦樂乎。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地去讀課文,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相信這時候孩子是全身心地投入在語文學習中的。因此學生們能讀出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能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通過朗讀,通過表演,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晏子的聰明才智。
三、引導學生理解言外之意
在三次交鋒中,晏子和楚王的話都有言外之意,教師在教學中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jié)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能抓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通過學生讀、再讀,思考句子含著的意思。如兩個“水土不同”。前一個指植物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而后一個指人成長的人文環(huán)境。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這個練習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增加歷史文化知識
教師在課堂上很注重歷史文化知識的滲透。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告訴學生晏子的“子”不是真名,而是指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同時也引導學生了解“敝人”,在文中是指自謙,而往往越有學問的人,越發(fā)謙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晏子使楚的原文呈現(xiàn)給學生看,將古代真實的記載告訴學生,并讓學生在古文中積累成語:“張袂成陰”、“揮汗如雨”和“比肩繼踵”。這樣的語文課讓孩子興趣盎然,讓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非常向往,也許這就是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了。
出去聽課,了解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積極反思,汲取精華,去其糟粕,打開思路,不失為自身學習提高的一條捷徑。
【《晏子使楚》聽課的評課有感】相關(guān)文章:
晏子使楚聽課評課記錄07-01
《晏子使楚》評課稿06-24
晏子使楚評課稿06-27
(經(jīng)典)晏子使楚評課稿10-10
《晏子使楚》評課稿經(jīng)典11-22
《晏子使楚》評課稿(經(jīng)典)11-16
晏子使楚評課稿03-10
《晏子使楚》評課稿04-09
晏子使楚評課稿范文06-24
[通用]晏子使楚評課稿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