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雎》課后反思
《關雎》出自《詩經 國風 周南》,為《詩經》的首篇。寫一“君子”思念自己愛慕的“淑女”,希望與她成婚。是表現男女戀愛的作品。為方便教師更好的教學, 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現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一起來看下吧!
這是一首典型的愛情詩。對于初三的學生來學,他們(她們)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她們)對愛情有著一種渴望了解的心理,同時他們(她們)往往又體現出一種非常害羞的心理。記得宏志媽媽高金英老師曾經講過這樣的一個教學案例:高二要上生理衛生課,其中有一個章節是關于人體的生殖器,老師不知道是上還是不上。于是他利用課間操的時間走進教室并翻看了學生的生理衛生書本,結果發現這一節已經被學生翻得發黃了,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學生生殖器這一節上不上,所有的學生臉上緋紅并且都低下了頭。老師笑著說,我發現每位同學都把這一節翻黃了,你們的動作告訴我一定要上。于是所有的學生都笑了,那節課是在學生高昂著的頭的狀態下度過的。
所以我們面對這首詩絕對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和學生一起探討這一古老而神圣的話題,尤其是通過這首描寫君子對淑女思念得輾轉反側并進而以琴瑟和鐘鼓追求的愛情詩。但是在探討的時候必須要注意,文章不能上得膚淺了,否則就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谶@點考慮,這堂課一定要上出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中產生正確的愛情觀。
在解析《關雎》的基礎上,通過詩中的“君子”和“淑女”二詞過渡到對真正的愛情闡釋中。我先讓學生回歸中國古代社會的愛情故事。學生在搜集討論的基礎上主要搜集到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梁山泊和朱英臺的愛情故事……然后我讓學生思索是什么讓這些愛情能夠永恒。然后我進行總結:千年的歲月沒有抹去這些愛情的榮耀,空間的轉換也沒有褪去這些愛情的光環,風雨的歷練反而增添了它的厚重與質感。每年的七夕我們都來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是悲劇性的,然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依然昭示后人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梁山泊和朱英臺的愛情化為了蝴蝶,穿越時空的隧道依舊飛舞于今天的生活中。所以說真正的愛情應該能夠經受住時空的考驗。最后學生自然而然將周圍同學所做的及自己所想同真正的愛情愛情進行比較。
【《關雎》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課后反思07-03
《周長》課后反思07-10
長城課后反思07-12
《草》課后反思06-30
課后教學反思01-25
教案課后反思05-26
海燕課后反思06-28
《人生》課后反思05-19
《散步》課后反思06-06
春課后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