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童樂園》課后反思范文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兒童樂園》課后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兒童樂園》課后反思《兒童樂園》這節課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的加法、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游樂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然后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回顧本節課,覺得在不少環節上處理的不好:
1、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比如用小棒擺你最喜歡的圖案、自己選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于學生提出可以用乘法來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當時一是怕中下生聽不懂,影響學習情緒,二是怕展開討論會影響教學時間)致使認識乘法的意義兜了一個大圈,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追究起來還是被舊的教學思想影響,還沒有真正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回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預設的。況且開放的課堂上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學生的創造性言行、質疑等等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教師事先備好的教學過程被打亂,教學進度或加快或減慢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由課的具體行進狀態、以及教師當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2、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并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后,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后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后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后,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于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兒童樂園》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課后反思07-03
《周長》課后反思07-10
長城課后反思07-12
《草》課后反思06-30
課后教學反思01-25
教案課后反思05-26
海燕課后反思06-28
《人生》課后反思05-19
《散步》課后反思06-06
春課后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