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胡同文化》教學反思
高中人教版語文第一冊、語文版教材第四冊中的《胡同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有著深厚內涵的精美散文。普通的胡同在作者筆下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北京胡同”正在沒落、衰敗的一種難言的傷感與無奈。因為是一種學生不太熟悉的內容,所以我在上課時首先找了一些胡同的圖片,利用四合院和北京全景圖讓學生感受其特點,并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概括出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點,教學重點為理解北京人的心態,體會作者的感情。
反思一:關于教學過程中的自我反思
1、選材處理不果斷,重點不夠突出
胡同文化的內涵,包括兩方面內容:胡同特點和胡同文化的特點,學生讀后,就可以從文中摘取精要,概括出胡同的特點和北京市民的心態,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對北京市民心態的理解上,讓學生閱讀課文,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覺得最好的片段,但在處理這兩部分內容時,即使學生回答是正確的,我也逐條進行分析,就怕學生不理解,兩部分平均用力,沒有把握好時間,沒有側重,因而,沒能很好的突出重點,沒有多余時間讓學生拓展和深化思維,因此,今后上課,應突出在重點上 多下工夫,不要面面俱到,要將要害之處講深講透。
2、關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反思
教學中只采用師問生答的方式,我覺得應該更好的采用多中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于安陽的老城的衰敗其實很多學生是看在眼底的,可以讓他們聯系實際來談談感受,這樣更容易體會作者復雜的心情。
生命總是需要思考和沉淀的。只有思考,才會對生活有更多的體悟和認知,才能不斷地讓自己的生命有更豐富的內涵。在這樣的文化散文面前,尤其需要學生能去感悟傳統和發展的必然。語文學習,有敏感的心,有觀察的眼,有動筆的手,才有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