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篇一: 《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周三是我的早期閱讀活動《狐貍爸爸鴨兒子》進行組內展評的日子。
在選擇這個活動內容是,看了較多的繪本作品。唯獨對《狐貍爸爸鴨兒子》感觸很深。在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后是深深的感動。可愛生動的畫面,狐貍滑稽的孵蛋過程,孩子們看了一定會覺得好笑,但在讓孩子歡笑的背后,更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樂,也只有爸爸媽媽才能對他們無怨無悔的做到。因此,感動的我設計了《狐貍爸爸和鴨兒子》這樣一個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的語言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這“孵”出來的友誼和愛。
活動前,我收集了幾張孩子們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自己的照片,能能媽媽還給了我一段給能能喂飯的錄像。
活動中,我直接導入喜歡狐貍嗎?聽完故事再來告訴老師。因為孩子們心中,狐貍一定是狡猾、貪吃的。先說自己心中的狐貍,而引起閱讀興趣。
而后,就是繪本的閱讀理解環節,到鴨寶寶孵出來時,匯總狐貍孵蛋的4種辦法,提點狐貍辛苦孵蛋的過程,為后面的情感遷移做鋪墊。
最后再次提出問題,你喜歡狐貍嗎?呼應活動開始部分。再說說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護你的?結合孩子們的照片、錄像,再次感受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
活動后,感覺活動過程較流暢,孩子們在繪本閱讀的基礎上能較好的理解狐貍孵蛋的辛苦,也能通過我的引導感受到小時候爸爸媽媽對他們無微不至的愛護。但總感覺自己對孩子的語言引導不夠,這也是我在繪本教學方面要好好研究的重點。
篇二:《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當狐貍把撿到的鴨蛋孵了21天變成小鴨子的時候,小鴨子突然叫他媽媽,本來是打算吃掉鴨子的狐貍不吃鴨子了,因為孵蛋過程中,孵出了小鴨子的友誼和愛。繪本中每一頁上,狐貍的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組合都不一樣,表現出狐貍狼狽、惱火、無奈、錯愕、驚喜等多種心理活動。這是一個情感突變,充滿愛的教育活動,眾所皆知,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中,狐貍是是狡猾、奸詐、兇惡的動物,他們不會把狐貍和“愛”這個溫馨的字連在一起。大班幼兒對文學作品,有很濃厚的興趣,并且已經具備了一些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設問、質疑、討論等多種方式,一步一步地走進繪本故事,走進愛與被愛。
本次活動的定位是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情感,感受愛與被愛的快樂。首先,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下,出示了一張散發著愛的森林圖片,和幼兒一起說說什么是愛。再出示了一張狐貍的圖片,讓幼兒對狐貍的已有經驗來說一說在你的印象里狐貍是怎樣的。這樣的提問設計為下面的活動做好了一個對比的鋪墊。
其次,觀察畫面細節,感受孵蛋辛苦。由于本次活動的圖片是通過截選的,在感受孵蛋辛苦的畫面中只選了孵蛋日記和孵蛋圖,這樣讓幼兒觀察似乎不能很好的讓他們從圖中感受到孵蛋的辛苦。并在演一演狐貍孵蛋的情境時,問及幼兒蹲著累嗎?有幼兒就說:“這樣不累,要是屁股下面有蛋我就蹲著累了”。思考:是否可以把狐貍孵蛋的幾張圖合并,讓幼兒觀察“﹋”線,這樣就可以讓幼兒發現狐貍全身都在發抖,腿都酸了,能更好的讓幼兒感受到孵蛋的辛苦。在情境表演時,是否可以給幼兒提供蛋寶寶,讓幼兒蹲在蛋寶寶上面孵蛋,這樣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孵蛋的不易,不能坐上去,因為坐上去會把蛋寶寶壓壞。
最后,感受愛的真諦,分享愛的喜悅。最后蛋孵出來了,肥嘟嘟的鴨子終于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因為小鴨子竟然叫它爸爸。狐貍啊做了一生中最偉大的決定,他說:“我要做爸爸啦。我要和我的兒子一起生活啦。”從此以后,狐貍爸爸和他的鴨兒子相處的可愉快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樣相處的。在最后一張的畫面上,我給幼兒呈現了四幅狐貍和鴨子一起相處的圖。最讓幼兒感動的是兩張畫面:“狐貍還和小鴨躺在一起,用樹葉蓋住小鴨子,滿臉是父親般寵愛的表情”;“不會游泳的狐貍用繩子綁著自己,陪小鴨子游泳。”讓幼兒感受到了狐貍爸爸對小鴨子的愛。也許就像書上所說:這是“孵”出來的友誼和愛;然而我們的孩子看了也不只是會咯咯地笑,因為他們從狐貍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感受到了愛的真諦。使幼兒學會了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篇三:《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讓餓的頭暈眼花的狐貍撿到了一個大鴨蛋,從它迫不及待的想把撿到的鴨蛋一口吞掉,到耐住性子一天天把它孵成小鴨子,又在即將吃掉鴨子的瞬間聽到了那聲“媽媽”……原來狐貍在每天堅持不懈的孵蛋中,不知不覺的孵出了對小鴨子的愛。
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之一是理解狐貍心情的巨大變化所蘊藏的情感,感受愛與被愛的快樂。每一幅圖上狐貍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的組合都不一樣,表現出狐貍狼狽、惱火、無奈、錯愕、驚喜等多種心理活動。教師充分抓住這一細節,通過設問、質疑等多種提問方式,一步一步地帶領孩子們走進繪本故事,引導幼兒細心體驗狐貍的情感變化,并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去回憶、感受家人對自己的愛,自然的將故事內容進行升華。
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詼諧、幽默,與孩子互動自然、真切,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引導孩子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仔細的觀察故事畫面,以生動、簡潔的故事內容恰到好處的吸引孩子對后續情節的發展,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良好的把握住活動的時間,較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將師生互動的和諧性發揮的恰當好處。但此次教學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師的教育機智不敏捷,反應不靈活,尚不能鎮定從容的面對、解決教學過程中一些突發現象;活動的安排、形式、內容過于單調,應多給孩子們模仿、創造的空間,不應僅僅局限于繪本欣賞的過程;教師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缺乏靈動性等,這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和改進的地方。
篇四:《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今天上午我班進行家長開放日活動,第一個教學活動是我的繪本教學《狐貍爸爸鴨兒子》。在選擇這個活動時,我看了較多的繪本作品。唯獨對《狐貍爸爸鴨兒子》感觸很深。在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先是被有趣的故事吸引,而后是深深的感動。故事里,狐貍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斗爭中,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狐貍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可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得吃了,竟然做起了狐貍爸爸,并給了小鴨無盡的愛。
本次活動的定位是激發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首先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借助放大的繪本圖片,讓孩子自由猜測講述狐貍接下來會干什么?是怎樣照顧小鴨子的?讓他們再看看,猜猜,說說,體驗中欣賞、理解、感受圖畫書的情節,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同時激發出閱讀繪本的興趣,和感受閱讀繪本的樂趣。也只有爸爸媽媽才能對他們無怨無悔的做到。
活動后,我感覺活動過程比較流暢,因為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透著靈氣,觀察仔細,思維敏捷,這些都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孩子們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能很好的理解了狐貍孵蛋的辛苦,也能通過我的引導感受到狐貍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護和關心。但是我更應該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付出的本身就是快樂,所以最后要是我讓幼兒再說說你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愛護你的?從中由狐貍爸爸愛鴨兒子的真摯感情遷移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無私的愛,那可能更有意義。
以往我總覺得早期閱讀就是看著圖片讓幼兒自由講述,但通過我園這兩年來對早期閱讀的多次研討。我從中感到要真正發揮閱讀的優勢卻是需要老師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探索、首先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材料、其次尋求孩子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最后教師自身的語言也是開展好早期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
正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研討中讓我感受了早期閱讀的魅力。所以說早期閱讀的世界應該是無條件的有趣、快樂!充滿魅力!
篇五:《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
《狐貍爸爸鴨兒子》是我從女兒的書中找出來的,整個故事非常吸引我,狐貍從想吃鴨蛋還是肥嘟嘟的小鴨的思想斗爭中,決定把鴨子孵出來,可孵蛋的過程是很辛苦的,狐貍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憧憬、狼狽、惱火、無奈、驚喜等等,可當肥嘟嘟的小鴨來到了嘴邊,狐貍卻舍不的吃了,竟然做起了狐貍爸爸,并給了小鴨無盡的愛。本次活動的定位是激發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首先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在活動的設計中借助放大的繪本圖片,讓孩子自由猜測講述狐貍接下來會干什么?是怎樣照顧小鴨子的?讓他們再看看,猜猜,說說,體驗中欣賞、理解、感受圖畫書的情節,從中體驗關愛生命的幸福感,理解愛與被愛的快樂。同時激發出閱讀繪本的興趣,和感受閱讀繪本的樂趣。
《狐貍爸爸鴨兒子》這個繪本不僅能吸引孩子,也有許多令我們細細回味的地方,我在設計這個閱讀活動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故事中蘊涵的精華加以呈現。活動過程的設計首先激發孩子們對這一繪本內容的好奇,我們可以從封面導入,讓孩子來猜測故事可能出現的情節,引發閱讀的興趣。以集體欣賞PPT形式,共同欣賞畫面,老師以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第一部分,猜猜狐貍找到鴨蛋后會怎么想?第二部分的問題設計重在幫助幼兒了解狐貍爸爸孵化鴨兒子的經歷。設計提問:看看狐貍爸爸是怎樣照料他的蛋寶寶的。第三部分感受鴨寶寶出殼后狐貍心情的變化。提問:為什么狐貍笨笨沒有一口吞下鴨寶寶?接著,又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接著在繪本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狐貍爸爸和小鴨子怎樣相處的情節,重在引導孩子去感受、體會愛的力量。
通過前兩次的試教,我感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發言也很熱烈,可在最后的試教時,結果卻并非我意,讓我痛苦了好幾天,我甚至懷疑自己……仔細反思了以后我覺得我應該讓自己堅強,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收獲,一種成長。于是我給自己總結了一下,主要有這么幾點:
一、我太緊張了,急以想把課上好,太注重結果了,卻讓自己亂了手腳,一亂就什么都做不好了。以后要多給自己爭取機會,讓自己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
二、在早期閱讀的理解上,還太粗淺,不夠深入,以后要讓自己多學習,提高自己設計早期閱讀教案的能力,要仔細把整個繪本的內容翻閱、讀懂、理解,并把這個繪本的整個內容,包括每一頁上的內容都要熟記于心。
三、我沒有理清重點和難點。在熟悉了整個材料后,我應該把材料中的具體事件、事件的起因、主要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事情的結果理出來,然后找出材料中的關鍵點和孩子會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四、對材料進行適當的修改。在設計的時候,我把整個活動都呈現出來了,其實不一定要把整個書的內容照單全收,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對圖書進行靈活處理、適當修改。
五、設計提問。我覺得設計好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個問題,那就意味著整個教學活動就成功了一半。對于最后試教的時候,我提了幾個無效的問題,然后孩子們回不到我的點上,我就亂了手腳。我們大班的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所以在提問時,開放式問題可以多一點,比如“為什么……”,“發生了……?”“怎么會這樣的?”并通過一系列的追問進行。在以上的這些提問方式中我覺得還有關鍵的一點是要考慮到每個孩子,因為孩子們的能力有所不同。
六、提高PPT的制作技術。在本次活動的三副畫面我應該分開制作,這樣更容易讓幼兒理解,思路可以更清楚。
對于繪本,我是一個初學者,我還需要去細細研讀。以上,是我對閱讀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的一些想法,請大家提出寶貴建議。
【《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繪本《狐貍爸爸鴨兒子》課后反思06-21
狐貍爸爸鴨兒子教案07-09
《粉紅鴨》課后反思06-21
中班《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課后反思06-21
大班美術活動《帥氣的爸爸》的課后反思06-22
《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反思2篇08-08
課后反思07-03
《秋天》課后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