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不死隨筆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讀完已經很久了,但直到今天才有了想要把感受寫下來的念頭,并不是因為不值一敘,而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發人深省了。
文化,從來都是一個國家不容動搖的、非常重要的根基。本著求真去偽、發掘失傳文化印記的心態,余秋雨先生開始了他的苦旅。這本書中記敘了他旅途中的見聞、文化印記背后或輝煌或凄美的故事。不同于一般的文學手札與介紹說明,書中的每一篇章——不論是寫歷史人物抑或是談文物背景——字里行間都流轉著這樣的兩樣情感:對燦爛文明的自豪與對美好消失的傷感。這種不一樣的情懷能迅速引發我們的共鳴。在為自己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而自豪的同時,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去延緩文化印記的流逝?余秋雨先生用平鋪直敘而又淺顯易懂的文字交上了他的答卷。
現在新聞媒體的發展讓更多人有了更廣的發言空間,有相當一部分人叫囂著“文化已死”的言論。他們只看到了現代社會表面的一層紙醉金迷,卻不曾嗅到其下飄揚的一抹書香。文化真的會死去嗎?不會的。只要人類存在一天,余秋雨這樣追尋文化印記的人就不會消失,盡管人類文明數千年的發展史中有過文化的湮滅,但我們艱難又堅定地走到了今天,文化也必定會堅持而又堅強地“活”下去。這一點,太湖見證了錢镠,西湖記住了蘇軾,洞庭留下了杜甫。
那些叫囂文化已死的人,敢問洞庭湖邊修建的墳山下,哪一座壓著洞庭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