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范文1200字
昨天我和愛人一起到奧斯卡看馮小剛導演的新作《唐山大地震》電影。以為是個災難片,先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威力——自然災害帶給人們,不可挽回的損失。影片并沒有過多的渲染地震悲慘的場景,但是卻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給人心靈的震撼,它完全是以每個人都可以感知的情感,不停不息地敲打人們心靈最溫柔地帶。
影片講述的是一家四口在大地震悲歡離合的故事。23秒的天變帶來32年的疼痛,這個跨度決定了影片的故事是復雜而多枝的。
"一塊樓板壓兩孩兒"是所有故事的起點。母親不得已之先選了救弟弟,小姐姐就此失去了對世界和親人的信任。男人和女人生而有別,這種差別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體現出來。男孩子身上有一種沒心沒肺的特質,能夠過濾或者分解不良記憶。而女孩子天然地傾向于"不是記不住,而是忘不掉(張靜初臺詞)",把一時的深重傷痕當作一輩子的負擔和怨恨。男孩子渾渾噩噩的周期很長,女孩子卻不經意間就成了"小大人",成人化的思維既是其優勢,也是其負累。所以,姐姐方登的故事是站在一個堅實的情理邏輯之上的。張靜初扮演的方登本來就對母愛信心不足,再遇上養母的莫須有責難,她只能更加變成一個膽怯的小鹿斑比,外地求學遠避紛爭。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即使她的心理灰暗,如果能有一段完美的愛情,她就會九轉還魂,活得比誰都燦爛。方登研究生之間的愛情也有一個美好的開端,看上去她很快就將得到救贖。但是,中國人的行為總是被約定俗成的社會樊籠所禁錮,當她不合時宜地有了身孕之后,兩個身處校園的年輕人立刻泰山壓頂。按常理和常例,這孩子不能留,否則他們將失去美好的前程。研究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要求的,方登掛著否定的微笑,決絕地離去了。不用說,對于一個因母親的拋棄而怨恨的準母親來說,她是絕對不可能拋棄肚子里的孩子的。方登選擇了艱難的單身媽媽之路,在所有人的視線中消失。多年以后,方登回到養父身邊,為人母、為人妻的她開始融化。
在汶川地震的召喚下,來到現場抗震救災,當她親眼目睹一位母親不得已要求給自己的女兒截肢的慘烈情景時,她明白了母親的無奈。無巧不成書地邂逅了弟弟方達。終于踏上了返鄉之路,心里還帶著一絲原諒還是不原諒生母的糾結。在陵園里,當她看見母親為她每年買的從小學到高中的課本。她徹底放下了幾十年的心結,大放悲聲。在母女重新相認的瞬間里,攝像機從她的側后方拍過去,她有一滴眼淚清晰地跌落塵埃。張靜初并沒有自縛手腳,而是努力奉獻了一個因為不幸而哀怨,但決不屈從于不幸的女性形象。這個方登,讓人起急,也讓人心痛。
徐帆把母愛刻畫的更是淋漓盡致。當面臨抉擇兩個孩子生死的時候,她痛苦、無奈、無助,救出兒子失去女兒,她抱著女兒的尸體悲痛欲絕,但是沒有時間讓沉浸在悲痛中,她把悲痛和對女兒的歉疚深埋在心中。獨自承擔起養育斷臂的兒子的責任。32年不愿離開自己的舊房,拒絕其他男人的感情和新的生活。"如果自己過得滋潤,就更對不起死去的丈夫和女兒"。這是母親的心結。當女兒死而復生的回來,她異常的冷靜她不急于見面,但是抑制不住包餃子的手一直在發抖。她激動又害怕,害怕女兒不原諒,她一見面跪地求女兒寬恕自己,場面讓人不能不讓人悲痛,無法選擇的選擇,無法后悔的后悔,無法原諒的原諒,交織在一起。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大量留白的電影,弄清了女兒和母親心靈深處的結節,也就讀懂了影片的思路:心靈的余震和地震一樣可怕。地震的帶給人物質上和肢體上的創傷可以彌合,但是帶給心靈上的創傷是難以治愈。同時也揭示了"親人終歸是親人"難以割舍最簡單和最真實的親情。
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難得的好電影!打開心結,珍惜已有的人間真情!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1200字】相關文章:
觀《唐山大地震》電影07-27
電影《唐山大地震》心得范文07-02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感范文550字06-30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7-02
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后感07-02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04-29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07-28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7-02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后感12-14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后感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