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范文
本教學設計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和理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熟悉的生活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再以“想想議議”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功率的知識,最后讓學生用所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體現到學而致用的樂趣。練習設計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課堂設計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的教學理念,學生興趣濃厚,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好。這一節課,教學效果相當不錯,通過類比的方法,和師生的互動,對功率概念的建立,和功率的應用,使學生有了很好的掌握。本節課無論是教學的設計和板書的布置,都是非常成功的。本人教學實踐證明,這節課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首先從過程與方法角度來看,要求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與物理學有關的問題,方法一與方法二的得出都采用了控制變量法,學生能體會科學研究方法對人類認識自然的重要作用,能運用功和功率解決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
其次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角度來看,要求學生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功和功率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和生產實際的意識,勇于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學問題。了解并體會機械的使用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及其對人類經濟、社會的貢獻,關注并思考有關機械的使用的熱點問題,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教學建議:教師應通過組織學生尋找生產和生活有關做功的實例,體驗做功的快慢與做功的多少、做功所用時間兩個要素有關,從而建立功率的概念。在這過程中,應讓學生認識到功率概念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在建立功率概念時應利用課本中的方法點播,啟發學生用比值法來定義功率,揭示功率的本質,并且通過類比聯想,體會比值定義法在定義物理量中的重要應用。教材是用與速度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及其計算公式的,這種講法便于學生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懂得它是一個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不論是介紹課本上一些機器的功率值,還是小實驗“比比誰的功率大”,都要注意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知識點的設計環環相扣,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理解功率的意義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06-12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7篇06-12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7篇)06-12
功和機械能教學反思集合7篇06-12
初三物理《功和機械能》總結07-02
《功和機械能》期末復習提綱04-27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06-26
“機械與功”的教學反思范文07-04
機械能及其轉化教學反思范文08-04
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