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夾竹桃的評課稿
課題 《夾竹桃》第二課時
評議要點摘錄:
莫老師執教的《夾竹桃》這篇課文是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狀物類課文,通過課前精心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生成表達(小練筆),達成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縱觀整節課,呈現出以下四個亮點:
一、重組文本。
這節課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組文本進行教學,從開始復習導入時提問夾竹桃為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戀,在復習了第一課時學習的花色奇妙后,就呈現最后一節,讓學生明白另兩個原因:韌性、引起幻想。在學習第四節韌性后再學習第三節其它的花。
二、創設情境。
在學習課文的第四節,學生感悟到夾竹桃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中的韌性后,用自己的語言創設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的多重情境引讀句子,加深學生的感悟。
三、關注寫法。
從第三節寫了這么多花,為什么沒寫夾竹桃呢?引起學生思考對比襯托的寫法。到學習第五節幻想時引導學生分析寫法(總分),再到結課時出示第一節和最后一節,感受前后呼應的寫法。
四、合作探究。
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抓住關鍵詞句,感悟文本核心價值。
當然教學總是留有遺憾的,莫老師這一節課首先在不同段落文本的學習方式上值得再斟酌,合作學習“韌性”更合適,“幻想”更適合個性的解讀。其次在狀物類文本的寫法上還欠缺一個最后的整體梳理,為學生作業中的仿寫做好鋪墊。最后,在個別詞語的教學上還不夠深入。如“襲”字,不僅要讓學生從花香濃烈分析,還要從出乎作者意外的撲面而來的感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