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文章摘要: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第二單元第三章細胞怎樣構成生物體知識總結,細胞是構成動物體和生物體的基本單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組織,組織形成器官,進而構成整個生物體。當然也有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也可以正常生活。…
第一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細胞分化
通過受精卵分裂的新細胞,開始在形態和結構方面都很相似。但在個體發育中,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的差異的過程稱為細胞分化。
細胞分化的結果是產生不同的細胞群,進而形成不同的組織。
2.人體四大基本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組織形成器官,器官構成了系統。
(1)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分泌功能。
上皮組織有皮膚,消化道上皮等。
(2)肌肉組織:由肌細胞構成,具有收縮、舒張功能。
肌肉組織有骨骼肌、胃平滑肌、心肌等。
(3)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構成,能夠產生和傳導興奮。
人體感知冷熱、疼痛都是由神經組織傳導。
(4)結締組織:具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功能。
結締組織種類較多,有骨組織、血液、淋巴等。
3.動物體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人體)。
不同的細胞群構成組織,不同的組織按一定次序結合形成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構成系統。
人體有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和動物體的結構組織類似,植物系統也有不同的組織和器官。
1.綠色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植物體幾大組織: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1)保護組織:根莖葉表皮細胞構成保護組織,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2)分生組織:成熟的植物體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這些細胞終生保持分裂能力,有這類細胞構成的組織叫分生組織。
(3)營養組織:營養組織的細胞壁薄,液泡較大,有存儲營養物質的功能。營養組織在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中都有。
(4)輸導組織:植物的莖、葉脈等處的導管屬于輸導組織,能夠運輸水和無機鹽。
3.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和動物體類似,由細胞構成組織,組織構成器官,各器官構成整個植物體。
第三節 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1.身體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叫單細胞生物。大多數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環境中。
2.草履蟲
(1)草履蟲能獨立生活,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2)草履蟲通過口溝:取食,表膜:氧的攝入,伸縮泡及收集管:排除廢物和多余的水分,胞肛:排出食物殘渣,纖毛完成運動。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單細胞生物是魚類的餌料,能凈化污水,但也能侵入人體,危害健康。赤潮也是因為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蘇教版生物中考專題復習提綱與課堂練習:專題三生物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文章摘要:從中考要求、復習提綱、習題練習三個方面對專題三生物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做了詳細的總結,便于考生復習。
一、中考要求:
二、復習提綱:
(2)根吸收水分的條件:水往高處流(水往濃度高的地方流)
①細胞吸水的原理: 細胞液濃度﹥周圍溶液濃度時 吸水
細胞液濃度﹤周圍溶液濃度時 失水
②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原理:
植物根毛細胞液濃度﹥周圍土壤溶液濃度時 吸水
植物根毛細胞液濃度﹤周圍土壤溶液濃度時 失水
③水分從土壤進入植物體的途徑
土壤水→根毛細胞→根表皮內層層細胞逐步滲入→根導管→莖導管→葉導管 →葉肉細胞
應用:
一次性施肥過多造成的燒苗現象(土壤濃度大,植物失水)
土壤干旱導致的植物萎蔫現象(植物失水)
鹽堿地難于生長莊稼現象(土壤濃度大,植物失水)
帶土移栽植物(保護根尖及根毛)
列舉生活中植物吸水的現象
(3)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大量元素(氮磷鉀三要素)
植物生長所需無機鹽
↘微量元素(如鐵硼鋅等)
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作用: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氮鹽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促
進枝葉的生長;磷促進幼苗的發育,利于繁殖器官(花、果實、種子)的生長;鉀
肥可使植物莖干粗壯,抗倒伏;硼促進開花結實;鐵參與形成葉綠素;鉬利于豆科
植物形成根瘤。 氮、磷、鉀是植物營養的“三要素”。青菜、白菜需要較多的氮肥:
小麥、水稻需要較多的磷肥;馬鈴薯、甘薯需要較多的鉀肥。
(4)水對植物體的作用
①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② 水使植物體硬挺、舒展
③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運輸 ④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2、人體內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注意:
營養物質:建造我們的身體 給我們提供能量 維持生命和健康
熱 價:1克營養物質在體內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叫做這種物質的熱價
蛋白質和糖類的熱價都是16.736kJ,脂肪的熱價是37.656kJ
合理膳食應做到:
科學的食譜既要包括比例適當的營養成分,又要注意熱量的合理分配。要做到:食物多樣·饑飽適當·粗細搭配·三餐合理。
(5)營養物質吸收的過程
三、課堂即時練習
1、(06中考)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取1g干淀粉加入清水100mL,調和均勻.煮沸制成糨糊,冷卻。在A.B試管內分別加人
2mL糨糊進行實驗(如圖4),請你幫助完成并回答問題。
(1)向A試管內加入清水2mL,應向B試管內加入的液體和數量是()
(2)按照圖4中所示實驗步驟完成后,取出A.B試管冷卻,并分別加入2滴碘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A試管內溶液( ),B試管內溶液( ) 。
(3)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
(4)根據(3)的結論,如果想要進一步探究胃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把加入A試管內的2mL清水換成2mL胃液,其他條件不變,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
圖4
2、人體內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是()
A.小腸 B.大腸 C.口腔 D.胃
3、造成植物根尖根毛細胞失水的原因可能是()
A.根毛數量較少 B.細胞液濃度等于周圍土壤溶液濃度
C.細胞液濃度大于周圍土壤溶液濃度 D.細胞液濃度小于周圍土壤溶液濃度
4、能被小腸絨毛吸收進入毛細淋巴管的營養物質是()
A.氨基酸 B .葡萄糖 C.脂肪酸 D.水和無機鹽
5、種植農作物時,施肥過多會造成“燒苗”現象的原因是()
A.土壤溶液濃度過小,根毛細胞吸水 B.植物體吸收了大量無機鹽
C.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毛細胞失水 D.土壤溫度過高
6、在根尖的結構中,與根吸收功能相適應的最突出特點是()
A.根冠細胞易破裂 B.分生區細胞分裂快
C.伸長區細胞長方形 D.成熟區細胞長根毛
受精知識結構
受精是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過程,包括受精前的準備階段和受精階段。在自然條件下,受精是在雌性的輸卵管內完成的。
受精前準備工作主要有精子獲得和卵子準備。受精階段主要包括精子穿越放射放射冠和透明帶,進入卵黃膜,原核的形成和配子結合。
細胞的分化知識總結[1]
文章摘要:2012年高考生物復習重要知識點總結,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第三節細胞的分化,主要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的分化、細胞的衰老和細胞的癌變等知識。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動物細胞較植物細胞分化更完全。…
2012年高考生物復習重要知識點總結,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第三節細胞的分化,主要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的分化、細胞的衰老和細胞的癌變等知識,下面是主要名詞和常用語句。
主要名詞:
1、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2、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3、細胞的衰老: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4、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文章摘要:2012年高考生物復習重要知識點總結,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第三節細胞的分化,主要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的分化、細胞的衰老和細胞的癌變等知識。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動物細胞較植物細胞分化更完全。…
常用語句:
1、細胞的全能性
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并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2、細胞的分化
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
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
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
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細胞的癌變
a、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
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
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知識結構
文章摘要: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概念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下,將外植體培養在人工合成的培養基上,給予培養條件,誘導愈傷組織、叢芽形成植株。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概念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下,將外植體培養在人工合成的培養基上,給予培養條件,誘導愈傷組織、叢芽形成植株。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理論基礎是細胞的全能性,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育完整生物體的潛能。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一個實驗是胡蘿卜的組織培養。其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用品和步驟詳見:胡蘿卜的組織培養。
廢棄泡沫塑料煉制燃料油氣
文章摘要:現在白色污染是全球性一大環境問題。塑料制品因其穩定性在生活各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同時也有難以降解的缺點。塑料垃圾的處理也是研究熱點。利用石油裂化的原理,可將廢棄泡沫塑料降解為液態烴(燃油) 和氣態烴(燃氣) ,從而使難以消除的白色污染物變為可用的燃料或化工原料。…
現在白色污染是全球性一大環境問題。塑料制品因其穩定性在生活各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同時也有難以降解的缺點。塑料垃圾的處理也是研究熱點。利用石油裂化的原理,可將廢棄泡沫塑料降解為液態烴(燃油)和氣態烴(燃氣),從而使難以消除的白色污染物變為可用的燃料或化工原料。
下面這個實驗利用塑料廢棄物開展以煉油為主。實驗貼近生活,趣味性強,原料易得,操作簡單,安全可靠,沒有污染。
1、實驗目的
通過對廢棄泡沫塑料的降解實驗,探索將“白色污染物”變害為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實驗材料
實驗用品:燒瓶、廣口瓶、酒精燈、量筒、鐵架臺、橡皮塞、導氣管、碎玻璃渣。
實驗藥品:泡沫塑料(裂化原料)、Al2O3(催化劑)、酸性KMnO4溶液、溴水(檢測試劑)。
3、實驗原理
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為有機高分子聚苯乙烯,屬于長鏈烴類物質。根據石油裂化原理,選擇適當溫度和催化劑,可將泡沫塑料降解為分子量較小、沸點較低的液態烴(燃油)和氣態烴(燃氣)。
4、實驗步驟
(1)將泡沫塑料碎塊在火焰上熔成顆粒狀。向燒瓶中加入10g碎玻璃渣,稱取所熔粒料40g放于玻璃渣之上。(加較多的玻璃渣既可防止溶液暴沸,又可減少殘渣對容器壁的污染),根據情況還可加入適量Al2O3或無水AlCl3作催化劑。
(2)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A燒瓶45°傾斜安裝有利于加熱時液體餾出)。點燃三芯酒精燈,迅速加熱至200℃以上,用B瓶和C瓶分別收集液態、氣態裂化產物。當B瓶中不再進入液體時,停止加熱。
(3)取出B瓶中液體分別做與KMnO4溶液、溴水的性質實驗和燃燒實驗。壓出C瓶中的氣體做與KMnO4溶液、溴水的性質實驗和燃燒實驗。
5、實驗特點
(1)從實驗依據上看,此法借鑒了石油裂化的反應原理,適合于烴類高聚物等有機廢料的再生和利用。
(2)從經濟價值上看,此法所需原料——白色污染物,來源廣泛,回收潛力大,從而能充分利用有機廢棄物,減少資源浪費
(3)從環保角度上看,本實驗全過程消耗化學藥品極少,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從能源角度看,裂化所需熱量可取自于裂化產物,綜合耗能少。
通過廢棄泡沫塑料降解煉油的實驗,可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真正意義的廢物,白色污染并非無法消除,關鍵在于人們是否愿意認真研究和努力探索,使之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同時培養了思維和實踐的能力,增強了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豐富化學活動課內容,激勵學生深入開展科學探究,提高科學素養。
大氣環流
文章摘要:大氣環流一般是指地球大氣層中具有穩定性的各種氣流運行的綜合表現。地球上的空氣為什么會流動,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不均勻,導致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氣壓帶,由于各地氣壓高低不同所產生的氣壓差,于是造成空氣的流動。…
大氣環流一般是指地球大氣層中具有穩定性的各種氣流運行的綜合表現。地球上的空氣為什么會流動,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輻射不均勻,導致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氣壓帶,由于各地氣壓高低不同所產生的氣壓差,于是造成空氣的流動。
大氣環流構成全球大氣運行的基本形勢,它是全球氣候特征和大范圍天氣形勢的原動力。控制大氣環流的基本因素是太陽輻射、地球表面的摩擦作用、海陸分布和大地形等。大氣環流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全球規模的東西風帶、三圈環流、常定分布的平均槽脊、行星尺度的高空急流、西風帶的大型擾動、世界氣候帶的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