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舞蹈的來源和發展
藝術之母――舞蹈,起源于何時?究竟有多長的歷史?這是一個謎。一般研究者認為舞蹈始于舊石器時代,也可能更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舞蹈的來源和發展,歡迎閱讀!
在我國遠古的傳說中有祝融的兒子長琴始作樂風;有的說帝俊的八個兒子始為歌舞,炎帝(神農氏)的重孫延始為樂風;還有的說黃帝創造了樂舞。實際上舞蹈的創始者應當是人類的群體。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在為求生存而從事的勞動中,通過人體動作已產生了節奏、律動――最原始的舞蹈動作,也可算是本能式的“人體行為”。因此,舞蹈與勞動有著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它的產生要比傳說中的時代要早得多。
“舞蹈在原始部落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和宗教活動密切聯系著的;侨嗽诰嘟駧兹f年前保存下來的宗教活動的藝術品――歐洲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壁畫,畫中女巫全身裸露,手持號角似在舉行祭祀,另有女巫雙手向上五指叉開,舞蹈動作極富感染力。我國云南滄源巖畫中,有雙手向上舉、五指叉開的半蹲或裸體的男像,下露男根,頭插羽毛;左江崖壁畫中,也有兩手上舉、伸張五指的舞姿。這些可以判定為“蛙祭”的遺存,至今廣西地區仍保留著“祭螞拐”的風俗和“螞拐舞”。我國在四五萬年前逐漸步入氏族公社時期,其前期為母系公社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山頂洞人,已有隨葬的裝飾品,說明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宗教意識已逐漸加強。伴隨著宗教意識的產生和強化,必定會有祭祀活動,當時的祭祀活動主要是舞蹈。它們雖然沒有留下具體的形象,但我們可以根據其后出土的舞蹈形象和至今保存的古老民間舞蹈,想像出那些富有神秘色彩和魅力的最原始的舞蹈。
拓展:拉丁舞之恰恰舞蹈的來源介紹
1、源于墨西哥,4/4音樂,每分鐘30-32小節,4小節前奏,第一拍動胯,第二拍動腳,第四拍完成恰;第一拍為重拍,四拍走五步,不可有起伏。
2、特性:音樂有趣,舞態花哨,步法利落緊湊,它的舞步源于爵士,爵士舞之所以有強大的生命力、感染力、爆發力,就是因為它更強調主力腿跳舞法。
恰恰恰是拉丁舞中的新秀,是從一種名叫曼波舞的舞蹈發展而來的。緊隨著曼波舞的出現,另一種節奏就繁榮起來,最終風靡全球,它就是恰恰恰。它的音樂比曼波舞稍慢一點,節奏也更簡單明快。恰恰恰帶給人一種快樂,輕松,逗趣,還有點聚會的氛圍。后被簡稱為恰恰。
恰恰恰舞(cha—cha—cha)乃是所有拉丁舞中最受歡迎的舞蹈,音樂很容易辨認,旋律音符通常是短音或是眺音。音樂節拍為4/4拍,有時2/4拍,雖然恰恰恰舞曲經常演奏著每分鐘34小節的節奏,其實最理想的節拍是每分鐘32小節。
恰恰恰舞是古巴的舞蹈,與倫巴舞一樣,古巴舞者以音樂的第二拍開始前進或引導。男士方面,正確的方法是兩腳稍微分開站立,重心置于左腳,第一拍時,以右腳向右側跨一小步(女士相反),然后以左腳前進(女士右腳后退)進行基本動作,節拍數法有:“慢,慢,快快,慢” 、“踏,踏,恰恰恰”和“2,3,4,1”所有的舞步都是這種數法。英國有些舞者在舞廳里仍是以音樂的第一拍開始左腳前進,數為“l,2,恰—恰—恰” ,這種方法對初學者較易學。不過上述的數法“2,3,4,1”僅用在由舞蹈教師協會所舉辦的考試和競賽。
握持:恰恰恰舞的握持與桑巴舞一樣,開放式握持(0pen hold)和扇形位置(pan position)與倫巴相同。
腳步動作:腳步動作與倫巴相同,以腳底出去,隨即整個腳底著地。不用腳跟引導。
【舞蹈的來源和發展】相關文章:
中國的元旦來源及發展10-23
燒餅的來源和歷史典故07-31
清明節的來源和習俗介紹06-19
六一兒童節的來源和意義07-23
最新材料的來源和去處教學反思06-30
我和舞蹈作文12-15
關于舞蹈和唱歌的句子07-24
舞蹈和青春的優美句子04-26
我和舞蹈的情緣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