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讀后感(精選1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三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品三國讀后感 篇1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镀啡龂肥怯梢字刑旖淌诶迷S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并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巨著!镀啡龂贩譃閹资,每一集都講述著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了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致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跡,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了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并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云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品三國讀后感 篇2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么呢?易中天在這本書里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于是孫權再三考慮終于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說,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后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愿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么多次,劉備去世后,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著,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后。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云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后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云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么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游手好閑,最后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品三國讀后感 篇3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上б驗橐习啵灾皇菙鄶嗬m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來認知的三國并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并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么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知道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后感 篇4
經常好奇,為什么經常同一個故事,會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后來,學習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懵懵懂懂的了解一些。
后來,讀完了《品三國》,我才知道,原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但我的疑惑非但沒有解開,卻更深了一個層次:為什么現代人對事物的看法初期的一致呢?
歷史是客觀的,然現代人的思維卻已成了一個定式:曹操就是一個奸雄,劉備就是一個好人,等等。千篇一律的說辭,讓人不免有些許疑惑:真正的`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易教授卻有著一種敢于打破延續已久的觀念,敢于創新的精神。他的書中常常有著與眾不同的觀點,讀時感覺新穎、讀后卻讓人深思。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晌易x了《品三國》后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镀啡龂氛f:“曹操是為奸雄!”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于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經過戰爭洗禮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布《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后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又比如,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三國志》記載曹操凄嗆曰:寧我負人,休人負我。說明曹操還是有良心的,但《三國演義》呢?卻記載曹操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那就錯了,曹操殺了呂伯奢后,應該是有反悔之心的,因為《三國志》說的是“凄嗆曰”易先生還幽默地寫道:“曹操不是無恥小人,而是有恥小人。
讀完此書,給人最大的感受是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絕對的、簡單地用善與惡、好與壞的二元對立觀念來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么變壞變惡的。更是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從多方面、各角度進行客觀評價,也不要盲目的信服書本,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斑@也是人文科學的優勢,不像自然科學真理只有一個,如果在自然科學真理不止一個的話,對自然科學就很難進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學里就不需要去證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證明真理,重要的是在于得出真理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充實我們的知識。在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客觀全面看待他,當然,由于我們不是當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資料,可能一些觀點言論有所誤差,所以,我們才要各抒己見,發表各自的看法,盡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斷,還歷史人物一個本來的面目。
同樣的,面對一個現象,不能簡單地從定向思維出發來考慮、評判,必須要有足夠的想象力。人的思維應該掙脫束縛,而不僅僅局限于書本。
品三國讀后感 篇5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懂得電腦的基本操作會開汽車大字小字也能認得一籮筐應該不算是一個文盲了吧呵呵。雖然一切向"錢"看的精神指導下撇開了"臣本布衣"的雅然自得什么文不文盲的已經算不得可恥了四面開花的民主制度也已使人們的骨子里滲透了"生而平等"的思想但這話從一個半文盲的人的口里講出來時諷刺的意味徒然的就轉化為了一種決絕的自信與詩意的悲壯了。
當我們再把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的鬼話講出之前前面還要小心翼翼的加上"在舊的封建等級制度里"的時候似乎我們正沐浴著無比明媚的陽光然而"追求幸福"的人們當真就能在這每個人都不可剝奪的天賦人權里自由的`呼吸嗎這顯然不是嘲諷這是一個笑話一個掩耳盜鈴似的自欺欺人。
我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讀到了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的。而在此之前"魏晉風度"于我還只是一個美而玄妙的形容詞組如同一幅古樸的畫作掛在某個歷史長廊的壁龕里神秘而遙遠。猶記得第一次接觸到對于"法制制度"的小嗽叭還是在閱讀北大才子余杰的時候讀后感也只是對他羅列式的文字表演表現出的不屑與失望。那"才子"二字在我懵懂的心靈當中占據了太大的份量與過高的地位。而真正的啟蒙者卻是這多年之后的易中天先生。他讓我認識到了我當初的"好的制度能否撐控在好的人的手里是個棘手的問題"的問題顯得既愚蠢又幼稚而天真。是易中天先生讓我認識到我的視角與位置存有問題那就是:君主制的泥潭。而這種體制下的監管失靈與卑躬屈膝以及迎合獻媚才是不治與無治的根本。
也是在今天當臺灣的百萬民眾走向街頭反腐倒扁的時候又讓在坐的各位見證了和平靜坐"嘉年華"般溫情反腐的新模式不得不令人感嘆這一文明的進步與理性的發展下的又一束暫新的曙光。讓斗爭來得不妨再游戲些不妨再詩意點兒吧!
但當西方社會的民眾對于"臺灣鬧劇"表示不解的時候"為什么不能再等兩年呢下次不選他就得了唄。"或是"那只是他們份內的事情應該由他們自己內部解決。"的時候我最先感受到的卻是這些西方人對于制度的過度依賴與麻木盲從。當一個由民眾選出的政界要員打著"法制"的旗號騎在人民頭上拉屎的時候而他的民眾卻嗅不出屢的味道來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偶然間又覺得這種思想與我們過去式的"君主制"下的人民的信任的"皇權"又是何其的類似殊途同歸般的感慨不由得自心底里由然而生名目各異版本不一的書頁里夾著的卻是同一種物質人們滿心的希望:康寧的生活自由的呼吸。然而世事往往事與愿違那這種時刻人們怎可再麻木下去呢?
品三國讀后感 篇6
在大多數人心中,曹操都只是一個狡詐陰險、殺人無數的政治人物,這當然要歸功于羅貫中了。但是,讀過《品三國》的我卻能打保票的說:“這不是歷史上的曹操!
曹操是宦官出身,這令士人從骨子里看不起他,但他19歲舉孝廉,20歲當上了洛陽北部尉。在洛陽任職期間,他造五色大棒,又在大門邊掛10根,大告洛陽:“誰犯了法,不管你是誰,一律依法辦事!笨蛇@發出幾個月,蹇碩的叔叔便犯了禁夜令。曹操毫不含糊,大手一揮,斬!這體現了他的“公”。后代理兗州牧,以兗州為根據地,優待俘虜,出奇謀,大破黃巾。他還大力屯田,把土地獻給國家,送給流民,這是他的“勇”與“謀”。
但若要稱霸一方,只有“公”和“勇”是不行的,這必須有一群人幫你。曹操迎天子到許縣,又發《求賢令》,廣收人才,他不像袁紹一般,只招名人;也不像劉表一樣有賢人而不能用。郭嘉棄袁紹奔曹操;毛玠只身奔曹。為什么?只因曹操海納百川。他又心胸寬廣,不計過往——陳琳罵他祖宗三代,但曹操卻看重其才,不斤斤計較;魏仲叛他,他卻能理解魏仲的.苦楚。他比劉備更仁義,因為他知道別人的苦處;他比孫權更會用人,他是有才就用,不論出身。所以連“親劉貶曹”的羅貫中也不得不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边@也充分體現了曹操與他手下人的“和”。
我相信若在太平盛世,曹操定能是一位能臣?纱丝虆s在亂世,此時漢朝分崩離析,獻帝流亡,這時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大漢收拾這一爛攤子。袁紹不行,他心胸太過于狹窄;孫堅不行,他此時毫無威望;劉表和劉璋也不行,他們只能偏安一方;劉備更不行,此時他只能寄人籬下。只有曹操,他打挾天子以令諸侯,眾人不敢與之爭鋒,征袁紹,大敗之;誅呂布,使其斬;戰袁術,逼其死?墒请S著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罵他的人也多了,他不得不背上“奸人”的名號,用他的力量去支持漢朝,這便是曹操的“!绷。
然而,若是一般人,早就被罵哭了,可曹操的心態不是一般的強大。赤壁大敗,他回來時卻大笑:“若劉備火燒華容道,我的骨灰早就在華容道了!倍覀兛梢栽凇度龂尽分锌吹健疤娲笮Α敝惖脑~,也可以在《三國演義》中看到“曹操笑曰”之類的詞?梢姴懿偈且晃粯酚^主義者——與別人聊天聊到好玩的,便大笑;打仗輸了,也不傷心,大笑幾聲就過去了。當然他的笑有時也是暗藏殺機,或冷笑或諷刺的笑。但是他卻能笑的出,這不就是他的“樂”嗎?
曹操便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從一無所有到有了三國中最大的魏國,這其中有數不盡的艱辛。他沒有孫權的繼承土地,也沒有袁紹的“四世三公”的威望,他甚至沒有劉備的一張可以炫耀的名牌。但他成功了,這其中支持他的既有他的“和”,又有他的“公”、“勇”、“謀”與“樂”。好一個曹操!
你還想更加了解曹操以及其他三國歷史人物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后感 篇7
《品三國》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么人力資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么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么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么壯大,靠的人,說白了企業是辦事的不是辦人的,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劉備為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無論是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并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么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說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后果是十分的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么傳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就把這兩樣給毀了,還談什么企業文化,還談什么發展,一切都是空的,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曹操為什么能夠一步步的走向強大!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但我欣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說,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但是劉備剛被曹操打敗,首先氣質上就低人一等,諸葛亮作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說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也是十分值得我去學習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如何做人,在現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使自己在當今社會中,在自己的事業中,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立于不敗之地!
品三國讀后感 篇8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開場白——大江東去的第一段話吸引住了: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三國,究竟應當是怎樣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話語,不禁想讓我揭開三國的面紗。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當然三國里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幾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關羽,張飛,呂布,趙云,周瑜,魯肅,這幾個人物當中我最欣賞的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最讓我感興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戰。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奸雄的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訴我們什么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整個團體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我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提議為自我所用,并且賞罰分明。劉備為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知人善用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夠使集團迅速的發展并壯大起來。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杰出的外交家,但我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說,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作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能夠說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本事,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我該做的事情,做到了,并且做得很漂亮,干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的。
經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樣用人。
品三國讀后感 篇9
經過一個暑假,最終把易中天寫的《品三國》上、下冊都看完了。以前經過《三國演義》只明白他們是哪國的,參加過什么戰爭,但我看完了《品三國》之后,他們的任務形象和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就拿三國中的“智多星”諸葛亮來說吧,他在我們心中就像智商高達165的愛因斯坦一樣,是智慧的化身。但事實并非如此。大家都明白諸葛亮用了“空城計”逃離了一場災難,可是易中天教師經過多方面的分析,認為諸葛亮并沒有用空城計。因為按照司馬懿的性格,會派幾個士兵闖進城池,并把城池上裝扮成老人的.諸葛亮射下來。并且諸葛亮也是一個為人謹慎的人,不會做出“空城計”這種冒險的計謀。易中天教師的剖析真是加油科學依據啊。
易中天教師的剖析不僅僅具有科學依據,還十分多面。
就拿易中天教師筆墨花費最多的曹操來說吧,他并非僅有雄霸的臉面,他還有英雄面,以及對家庭的溫柔面。使我對曹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這根本不是民間傳說奸詐的曹操,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曹操。
我到此刻一向記住易中天教師所說的那句話:“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使我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以前一向認為關羽是一位勇氣過人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吳國的樊城。雖然用水淹了七支軍隊,可是由于輕敵,被呂蒙白衣渡江,巧奪荊州。最終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齊被孫權所殺。易中天教師分析關羽失敗的原因,一是輕敵,二是驕傲,三是對手下太嚴,四是疏忽大意。
三國歷史就像是被布遮住了的鏡子,而易中天教師的《品三國》使我們解開了布,看清了真正的三國人物。里面的眾多歷史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讓我在今后不會犯文中人物所犯下的錯,還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書。
雖然暑假即將過去,但我看了那么好的一本書,也無悔了!
品三國讀后感 篇10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異常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趣味: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干得CEO,搞不清自我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所以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能夠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我的公司,他自我也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先認知的三國并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并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么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明白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后感 篇11
暑假里我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充滿了興趣。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認識三國都是通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它的作者羅貫中在封建正統思想的影響下選擇了“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來指導寫作,情節上也有它虛幻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國史要追溯到陳壽《三國志》,而《品三國》最出色的一點是大量引用了三國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實,而這些文字是我們這些只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國演義》被諸葛亮活活氣死得他在歷史中卻是一個擁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懷的人。許多人都知道空城計,讀者們都為諸葛亮的膽識所折服,但誰又能想到,這或許是司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維持司馬家族地位的一著妙棋……
讀玩這本書,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對人物有了全新的認識,就說曹操吧,在看《三國演義》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角色,看通過易中天,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用人才能。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
一個企業靠什么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并壯大起來。
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如果老師知人善用,不僅能培養出一批管理型學生干部,也能減輕自己的工作量,真是一舉兩得。每個班都有班干部,老師不在的時候,班干部就是班級的核心。每個班干部分管到位,這樣下來,讓各處干部管到位,層層負責,我們的班級管理也將更有實效了。
通過讀易老師的《品三國》一書,不但使我明白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明白了曹操為什么能夠一步步地走向強大,還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用人之道, 謝謝易老師帶給我的這些寶貴的財富!
【品三國讀后感】相關文章:
品《三國》有感10-25
品《三國》有感15篇10-25
品《三國》有感(15篇)10-25
品《三國》有感2篇04-28
品《三國》有感18篇03-16
《品三國》讀后感12-10
《品三國》讀后感01-28
品三國讀后感04-29
品三國的讀書心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