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利用現實教材教學新知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這個集體中生存,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使他們眼中的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
下面就談談本人在課堂上教學新知時的一些簡單做法。
一、 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充分地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覺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同在,并不神秘。這樣就會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強烈愿望。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安排了這樣的一段錄像 :一只小猴開著一輛正方形車輪的小汽車 ,一只小狗開著一輛橢圓形的小車,一只小熊開著一輛圓形車輪的汽車……同學們看了錄像后,笑得前俯后仰,我趁勢問大家:笑什么?你們平時坐什么樣輪子的車,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就來研究這個問題。通過看汽車的圓形輪子這一生活現象,順利導人“圓的認識”的新課,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對新知的探究過程中來。由此可見,通過借助學生熟知的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高度抽象 、概括的學科,而小學生的生活實踐比較缺乏,對于很多的數學概念,他們的感覺往往是比較模糊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實際生活,通過觀察實踐,借助感官刺激并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從而在頭腦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學相遇應用題時,為了讓學生搞清楚相向、相背、相遇這些抽象的概念,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題規律,我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演練,同時再用多媒體模擬演示 ,畫出線段圖,促進學生對線段圖的理解,明白已知條件和問題間的數量關系。這樣減輕了學生認識的難度 ,利用這一情境,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鮮明的動態表象,從而使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挖掘現實中的生活素材,鞏固新知
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以后要及時鞏固,這樣才能牢固掌握新知并熟練地進行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并進行練習和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的培養。
比如教學“百分數的認識”后,我要求學生準備紙和筆,進行寫百分數的比賽,然后確定楊曄同學所寫個數作為標準,把 自己所寫的個數與楊嘩的個數進行比較,用一個百分數來表示。在這節課將要結束時,要求學生用百分數說一句話,學生將他們經過的事情、現象紛紛用含用百分數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的題 目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學習數學,而是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數學知識。
四、深入學生的現實生活 ,應用新知
多年以來 ,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在教學時往往脫離實際,進行機械、重復的解題訓練,而不是注重應用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僵化。新課標指出: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 El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學生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時,我就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
比如教學 了“利息”以后,我要求學生到銀行把零用錢存起來,并算算到期后自己共可取多少錢;在教學了元、角、分后,我利用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學生互相裝扮成售貨員和顧客進行購物游戲。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熟悉元 、角、分之間的兌換及簡單的加減計算。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 ,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淺談如何利用現實教材教學新知】相關文章:
淺談教材資源的開發與利用07-01
淺談如何把握與理解數學教材07-02
淺談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07-01
如何利用網絡教學?07-10
高考生必讀之如何利用暑假通讀教材07-02
淺談如何正確看待教材中的錯誤論文07-03
淺談利用多媒體輔助幾何教學07-01
淺談新課標下教師如何使用教材的論文07-02
淺談如何利用網絡促進教師專業成長07-03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