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談談青年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對于大學生來說,既是一份必要的責任,也是一份寶貴的素質。它不僅關乎我們在校期間的行為規范,更將影響我們未來的職業生涯。那么,大學生如何踐行職業道德呢?本文將為您解析這一問題,幫助您在未來的職場中脫穎而出。
一、高校青年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陳舊,對職業道德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除高職高專和軍事類、醫學類、師范類專業類院校外,普通高校鮮有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更多是將職業道德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中進行或是在專業教學中偶爾涉及,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發展滯后,缺乏導向。這是因為普通高校對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認為職業道德教育是高職高專類院校的教學任務,普通高等院校則是以專業教學為主要教學任務,職業道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沒有認識到學生職業道德在其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缺乏用企業文化建設的發展眼光指導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戰略思維。
(二)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單一,偏重于對青年學生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的教育,忽視了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
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是企業員工體現個人存在價值、實現個人職業理想的重要途徑,強調對工作的責任感和對企業忠誠、具備奉獻精神幾乎是所有企業文化體系中的必然構成要素,相應也就成為高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創新是現代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則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備要素,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意識理應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當今社會大多數“80后”和“90后”而言,最需要學習的不是個人意愿的表達和個性的張揚,而是如何能夠樹立全局觀念和整體觀念,在有效溝通的前提下維護一個團隊的整體利益。
(三)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陳舊保守,未能發揮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作用,缺乏與教育對象間的互動交流
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活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傳統、僵化的說教手段普遍持有排斥心理,在面對與未來職場發展相關的新生事物時更容易表現出一種希望以我為主、自我探索的積極狀態。現實生活中高校教師在開展青年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時往往選擇以課堂授課、集體討論、撰寫論文為主要教學方式,缺乏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載體,在課程講授過程中不能有效針對企業文化等這些職業特點要求的特定內容進行講述和分析,也缺乏學生親身體驗的實踐教學環節。
(四)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人員主要由高校教師擔任,缺乏現代企業文化的實踐
大部分高校教師沒有在企業供職的經歷,也沒有專業化的崗前培訓,缺少企業經營的實踐經驗,對學生的教育和指導多停留在一般職業道德的范疇,缺乏對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理論闡述和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方式顯然也無法滿足學生職業綜合素養提升的現實需求。雖然偶有企業管理人員作為嘉賓被邀請進入高校進行講座等教育活動,但難以改變教學與企業文化實踐相脫節的現狀。
二、現代企業文化背景下開展青年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路
結合部分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教育工作的實際,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針對青年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環節提出了一些工作設想。
(一)以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為導向,不斷充實青年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職業道德教育的最終服務對象是企業,企業對員工的職業素質要求決定著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設計。現代企業文化普遍要求具備敬業精神、組織協調能力、團隊意識、服務意識、創新精神等綜合職業素質應當納入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范疇,不僅要培養“勤”和“忠”,更要培養“技”和“能”,特別是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可運用職業素質拓展訓練提升青年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整體觀念,教學活動在宣傳職業美德的基礎上延伸到以法律普及知識、心理承受能力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為內容的職業素質培訓上來。
(二)吸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參與到校園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當中
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人員具備高校教師所不具備的職業經歷和經驗心得,優秀的企業家更是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大學生中擁有廣泛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們參與到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中,更容易被青年學生接受和認可。邀請國內知名的企業家和知名企業的職業經理人到校園現身說法,講述自身的職場經歷,闡述企業文化形成的詳細過程,描述企業文化未來發展方向,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企業文化形成全面、客觀的真實印象,又能幫助他們獲得職場經驗,提升步入社會后的職場競爭力。
(三)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活動可以嘗試引入企業文化案例
在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職業教育相對發達的國家,案例教學一向是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職業教育課堂教學中以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發言為主,輔之以教師講解和撰寫心得體會,通過對成功企業文化的全面分析、討論向學生灌輸一些具體的、實用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規則和國家倡導的職業價值觀。案例討論可以靈活的采用觀看視聽資料、輪流發言、持不同觀點者自由辯論等各種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生與教師之間是一種雙向交流、相互評判觀點的平等角色,所有被討論的企業文化案例沒有標準答案,重在通過一整套綜合分析過程使學生對成功企業的文化形成一套客觀全面的認識,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當中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素質能力。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是對青年未來職業發展的一種生動直觀的道德教育,同時還為青年步入職場后盡快接受企業文化、融入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職業道德教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活動的實踐環節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既是高等學校開展實習實訓的客觀需要,也是員工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國外高校普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讓青年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一整套職業道德價值觀體系。對國內高校而言,固然要堅持企業管理者“請進來”,更重要的是“走出去”,以實習生或是培訓生的形式,讓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經營運轉流程。學生設身處地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具體表現,進而主動吸取企業文化當中的優秀特質,這不僅有利于青年自身職業道德觀的正確樹立,更能夠幫助青年實現綜合職業素養的跨域與進步。青年學生通過實習和培訓在熟悉企業的同時迅速融入企業文化,從而主動調整心態,盡快進入職場角色,滿足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對員工的各項要求。
1. 及時反思:當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存在問題時,要有能力及時停下來反思。審視自己的行為,了解問題的根源,并認真對待他人的反饋和意見。
2. 承認錯誤:誠實面對自己的錯誤,不要逃避或掩飾。承認錯誤是成長和改進的第一步。
3. 學會道歉:如果自己的行為傷害了他人,學會真誠地道歉。表達自己的歉意,并承諾采取措施避免再次犯同樣的錯誤。
4. 糾正措施:一旦認識到錯誤,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糾正問題。這可能包括修正行為、補償損失或重新規劃工作流程。
5. 吸取教訓:從錯誤中學到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將錯誤視為成長的機會,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和決策。
6. 尋求支持和建議:如果遇到困難,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建議是很重要的。與同事、導師或朋友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及時反思和修正錯誤,你可以不斷成長和改進自己的職業素養。這種能力不僅對個人職業發展至關重要,也有助于建立信任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談談青年職業道德教育】相關文章:
談談財務會計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培養06-24
保安職業道德教育06-29
職業道德教育總結06-29
醫療職業道德教育06-28
職業道德教育講義06-29
衛生職業道德教育07-02
職業道德教育讀本08-04
談談面試與職業規劃07-10
也談談職業規劃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