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由電影《一九四二》想到的散文
好久沒進電影院了,日前女兒特意送來二張電影票,說正在放映的《一九四二》很適合我前去觀看。于是抽了一個星期天騎車去萬達影院接連看了二場電影。看完《一九四二》,順便還看了《王的盛宴》。
老朽才疏學淺不敢對名導的大作妄加評論,更不敢作什么胡亂的“拔高”和“深挖”,只是想說說在看了《一九四二》以后聯想到的一些雜亂無章的往事和由這些往事而產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慨。
影片描述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省發生的那場災難:日寇大兵壓境,老天久旱無雨,莊稼籽粒無收,老百姓外出逃荒,顛沛流離,妻離子散,餓殍遍野......總之是天災人禍、慘不忍睹。
我雖然出生在一九四一年,但沒有親歷這場大災。不過在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場災難,與其說是天災(當時叫自然災害)不如說是人禍,由于某些人的頭腦發熱,看到人家發射衛星,居然異想天開地也想在農業戰線上放衛星,他們口出狂言,振臂高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還有一些所謂的“科學家”根據土地承受的陽光、空氣、水分計算出了土地的極限產量,于是乎,畝產幾千斤、幾萬斤,甚至十幾萬斤的“大衛星”就上天了,“共產主義”一夜之間就實現啦!“鼓足干勁搞生產,放開肚子吃飽飯”的大食堂遍地開花。然而可憐啊,好景不長,沒吃幾天飽飯,就出來了“定量供應”,然后就是低標準咯!
家中的鐵鍋早就被敲碎投進小高爐去大煉鋼鐵了,灶間里空空如也。每天只得在大食堂用餐,食堂憑飯菜票供應的煮開了花的米飯和薄粥湯吃得人人面黃肌瘦,三抱肋魚滷、油炒鹽也成了美味佳肴,有人摸來螄螺在田頭用瓦片當鍋偷偷地燒著吃,更多的人偷來生產隊的毛豆、芋艿在灰堆里煨......
那時候,幸好我在鄞縣中學上高中,戶口也遷到了學校,定量是每月三十一斤(到高二、高三還提高到三十三斤)因為個子小,又不喜歡體育運動,這一點糧食是足夠的了,根本沒有嘗到過饑餓的感覺。而我們有的同學是走讀生,他們的戶口還留在農村,據說每月定量只有十三斤七兩(十六兩為一斤),他們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啊,這樣每天處于半飽半譏狀態,還有什么體力和心思來上學呢。老師組織我們去動員“流生”,請他們回來讀書,他們的家長說:“在家里還可以到田頭偷點草子充饑,到了學校拿什么填肚子啊?我們挑一擔草子你們學校食堂會給他吃幾頓中飯呢?”是啊,餓著肚子還怎么讀書呢?!班級團支部組織同學們節約用糧,省下飯票支援這些走讀生。我雖不是團員,但是這點同情心還是有的,所以我也拿出了不少飯票。
回家把捐飯票的事告訴母親,母親沒有責怪我。但是她跟我說,這個時候飯票就是性命,有糧票比什么都值錢。事實也正是如此,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二十斤糧票就能換一幢房子,一百斤馬鈴薯可以調到一間小屋。很多本來很健壯的男女社員不少人餓得東倒西歪,骨瘦如柴,要扶著墻壁行走;更多的人得了“浮腫病”,想弄幾斤當藥吃的米糠都必須分配。革命草的根被挖出來充饑,還美其名曰“水花生”,飯店里吃一碗“紅齒根”做的年糕不但要糧票、鈔票,而且還要有就餐券,甚至還排著里外三層的待餐隊伍。
食堂里偶爾供應不要飯票的鮮菜芋艿羹就會排起長龍,買到一碗一邊喝一邊又去后面排隊。
那時候除了填飽肚子就沒有別的奢望,即使已婚的家庭也只有那些干部和食堂工作人員在生子添丁,別人家誰也無力延續香火,一個沒人理睬的臭小子因為當上了食堂的盛飯工,就會有很多姑娘愿意嫁給他,為的就是讓家人在打飯時可以盛得滿一點、壓得結實一點。
我們村還有一個“四類分子”由于隊長到了中午還不許他回家,逼著他繼續耘田而活活餓死、累死在水稻田里。
......
歷史何其相似,往事猶在眼前,但愿國強民富,悲劇永不重演!
空話誤國,假話殃民;實干興邦,真情惠眾。
【由電影《一九四二》想到的散文】相關文章:
由朋友離職想到的07-11
由一張電影票想到的作文450字07-03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6-03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4
由清明節想到的作文04-11
由傷仲永所想到的作文07-01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作文07-01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12篇05-11
由一幅漫畫想到的作文02-11
由霧霾想到的作文600字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