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語文評課稿
聽了王淵老師執教的《釣魚的啟示》一課之后,我認為有這么幾個地方值得我學習。
一、《釣魚的啟示》一課具體敘述了紐約市一個成功的建筑設計師11歲時的釣魚經歷,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的形象。
這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如果一開始就把起點定得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就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越是深奧的課文,起點越應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所以王淵老師在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而不是“啟示”。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而這樣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掉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了。
二、在教學過程中,王淵老師用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啟示。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對“啟示”的理解,學生理解得都很深刻。
三、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
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化語言。因此,王淵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領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釣魚的啟示》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評課稿08-09
五年級語文《釣魚啟示》評課稿07-24
五年級語文《釣魚的啟示》評課稿07-01
五年級語文《釣魚啟示》評課稿09-29
《釣魚》的美術評課稿范文07-01
語文評課稿03-06
語文評課稿【精選】08-16
[精選]語文評課稿10-09
語文評課稿12-19
語文評課稿范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