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敘事散文
正月十五鬧元宵、賞花燈源于西漢。前些天翻看《容齋隨筆》時,看到過這么一句話:上元張燈,《太平御覽》所載《史記.樂書》曰:汗家祀太一,以昏時祀到明。意思就是說:汗朝祭祀東皇太陽神,從黃昏直到次日天亮。現在的人正月十五夜游觀燈,就是祭祀東皇太陽神這一習俗的遺風。又寫到現在版本的《史記》中并沒有記載關于祭祀太陽神的文字。我在《太平御覽》第五冊的“樂”部中找到了這句話,但《史記》中確實沒有。宋朝洪邁的這部《容齋隨筆》已被列為歷史文化精粹中的珍品,想想這本連政治家都在看的考證筆記中最富盛名的一部著作,真的是我們很好的精神食糧。
現在的正月十五顯然已沒了建節初始祭奠神靈的圖騰,但從各地的燈展、廟會以及在節日當天舉辦的各類活動中依然可以見到太平盛世里歌舞升平的古韻遺風。當然,各種各樣的元宵在展示飲食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物質生活。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到了,除了有機會逛逛廟會,賞賞花燈外,大家互相問個好,關心一下或者聚聚會,也熱鬧熱鬧。晚上下班后,我們去看望父母,一起過元霄節。到家后,母親正準備晚飯,看到我們來了,母親高興得連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快步走過來和我們打招呼。看到母親高興的樣子,我卻感到一陣心酸,差點沒掉下淚來,趕緊扭過臉去,隨著便裝作去了洗手間。出來后,看到父親正在客廳和孩子聊天,其他人都在廚房做飯,電視開著,也沒人看。和父親打了招呼,說了幾句話,問了問身體情況,便一同看起了電視。
我經常看望他們,也時常住在這里,為的就是不讓他們感到孤單。但每次回家都會讓我有種酸酸的感覺,有時剛進小區甚至離小區挺遠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不為別的,只是這里有我的家,我曾經生活過的家。尤其是每次臨走的時候,這種感情尤為強烈,有幾次出了門走出幾步后甚至落下淚來。對于我來說,我知道這些都來自于兒時與母親的隔閡。我從小在奶奶家長大,隔輩人的溺愛,婆媳的不和,使我與母親產生了隔閡。懂事后,我極力挽回和母親的關系,經過幾年的努力,母親逐漸從心里接納了我。然而,對于母親,我始終感到發自內心的內疚。我曾為自己傷過她的心而感到深深的自責,這種自責烙在心上,便成了內疚。
其實,我也很忙,但我經常回家去看他們,和他們一起待會兒,一起看看電視、說說話。有時聊聊最近發生的事情,有時互相說說對家里一些事情的看法,但很少提及我兒時的事情。即使他們提到了,我也是盡量把話題岔開,我不愿再在母親面前提及那些讓她傷心的往事,我怕再次刺痛她的心。
現在,母親很疼我,也非常關心我。她對我的關心甚至超過了對她自己。這讓我很不安。我知道這是母愛,是一種不需要任何報答的無私的母愛,可我也知道,這種愛,讓我無論用任何方式永遠也報答不完。
今年的正月十五過得很安靜,沒有鬧元宵,也沒有看燈展,晚飯也很簡單,包了頓餃子,飯后煮了點兒湯元。母親很高興,父親也很開心,整個家里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坐在母親身邊,看了看她日漸蒼老的面龐,望著家里熟悉的一切,真的不想再離開這讓我眷戀的家,真想永遠陪在母親身邊。
【元宵節敘事散文】相關文章:
敘事散文寫作07-02
元宵節散文07-03
有趣的元宵節散文07-03
元宵節朗誦散文12-07
元宵節節日散文07-03
寫元宵節的散文07-03
關于冬至節的敘事散文07-02
元宵節的煙花網絡散文07-03
故鄉的元宵節短文散文07-02
小城元宵節的晚上散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