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山》評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采山》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采山》評課稿 1
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創造性地實踐“二十四字”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這個學期教研工作的重點。在這個學期,從開學不久的評教評學到前段時間才結束的第二輪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學校一直在踐行24字模式,通過這些活動讓我對模式的運用有了更深的體會。
記得在剛開始實行24字課堂教學模式后,縣教研室趙老師曾經給我們音樂教師做過“24字模式”的解析。他說:“音樂是很有學科特點的學科,對于音樂教師來說,“24字模式”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種理念,踐行在自己平時的實踐中”。所以,在本學期的評教評學中,我是這樣設計講授三年級歌曲《采山》的。
1、導入上,我從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入手,抓住學生喜歡“郊游”的心理特點,通過創設情境——去美麗的大山看看,通過觀看一些山里景色以及山里的孩子在采蘑菇的圖片將學生引入到“采山”這個教學內容上來,從上課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了,音樂情緒也一下子調動起來了。
2、在原有設計思路的基礎上,對歌曲的聆聽,又增加了一遍,使得學生對歌曲的`印象有了進一步的加深,為后來的歌曲學唱奠定了基礎。
3、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先難后易”的教學方法,先把歌曲中相對較難的一句進行教唱,然后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對全曲進行教唱,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同時,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我還加入了伴奏,原有設計是讓學生根據歌曲XX|XXX的節奏型進行拍擊,但在試教的過程中,發現這種節奏設計難度有點偏高,我將節奏改為XXX的節奏型,課堂效果明顯好轉。
4、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激發,如果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對XXX|XXX節奏型的認識,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也許可以達到一個更新的高度。
總之,通過學習運用24字教學模式的確收效不少。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啟示,我們要在這種模式的基礎上,根據科目特點,有所創新。因為我們的終歸目標是讓學生們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快樂的地學習。學生快樂地學,老師快樂地教,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呢!
《采山》評課稿 2
陳老師講的《采山》一課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湖南文藝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3課教材。《采山》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形象描繪了山村孩子在蒙蒙細雨中采山的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采山的靈巧的身影和豐收的喜悅。歌曲為四二拍,徵調是三句是兩段體,它運用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陳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故事為線索——大山爺爺邀請小朋友們去采山,如果同學們能完成大山爺爺的兩條節奏練習,大山爺爺就為他們打開大山之門;當孩子們完成了節奏訓練之后,大山爺爺讓小朋友們按照大山爺爺拍手跺腳的標記跟著音樂做律動,如果做得好大山爺爺將帶領孩子們去看山里更美的風景;當孩子們做完律動,投入到大山爺爺的懷抱,大山爺爺為孩子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十六分音符”,并且告訴孩子們如果誰能唱準十六分音符,就可以把大山爺爺的禮物裝進自己的小籃子;當孩子們唱準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大山爺爺非常高興他派大山中的小精靈和孩子們一賽歌喉;最后是孩子們的表現得到了大山爺爺的肯定,他邀請孩子們一起去采山。陳老師的故事線索清晰明了,重點突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了三年級的孩子們好玩好動的天性,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展示自己,課堂氣氛很熱烈。
陳老師在解決本課的難點時,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她通過幾種途徑讓學生來感受、體驗、表現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跟著音樂律動,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音符描繪出在這春光明媚之時,一群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去采山的情境。
2、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學生想象出采山的孩子們看到大山爺爺送給他們的那么多的寶貝時那種高興、愉快、欣喜的心情。表現了孩子們光著腳丫采山的靈巧身影。
3、在本課的唱歌活動中,通過創作表演《采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啟發學生跟著音樂旋律,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通過拍一拍,唱一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學唱歌曲,學生從歌曲中體會“采山”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能用肢體語言加以表現。在對歌曲《采山》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陳老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
總之,陳老師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通過學生拍一拍、唱一唱、跳一跳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景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完成教學。
【《采山》評課稿】相關文章:
采蒲臺的葦評課稿06-01
山里的孩子心愛山評課稿06-03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03-13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03-01
阿里山紀行語文評課稿07-30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4篇04-18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2篇03-14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5篇03-02
音樂課《采山》教學設計3篇03-01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