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的認識》評課稿
聽了張瓊老師的一節《倍的認識》后,受益匪淺。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倍”,“倍的認識”是二年級數學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
“倍”的概念比較抽象,教材中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所以低年級學生要建立“倍”這一概念,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過自己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比較,從而得出兩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張老師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結合課標要求,突出了以下幾點教學特色:
一、以學生為主體,在學中思考,拓展思維
本節課張老師把學生至于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去積極思考。張老師把握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一特點,采用擺一擺、畫一畫等實際操作,讓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之后深化對倍的理解,同時也在“擺一擺”過程中發現一個知識點:“倍”是必須兩個事物都有東西的情況下才有聯系的。
二、游戲學習兩結合,娛樂又受益
張老師用擺一擺、說一說、拿彩筆的活動很好地鞏固了新知,整個課堂氣氛又非常活躍。從生活中取提素材,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作用。
課中,張老師動作親切,語言起伏跌宕,數學語言表述準確,能及時鼓勵學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探究學習,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狀態緊緊跟隨老師。
【《倍的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評課稿05-19
小學數學《倍認識》評課稿03-31
小學數學《倍的認識》評課稿(精選6篇)10-25
二年級《倍認識》評課稿07-22
比的認識評課稿05-11
《比的認識》評課稿03-18
《認識時間》評課稿07-24
《89認識》評課稿08-01
《認識周長》評課稿08-01
認識時間評課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