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稱贊》評課稿
《稱贊》是人教版第四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圍繞著“如何為人處事”編排的。本篇課文就是用童話的形式敘述了一個充滿溫馨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贊,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魯老師這節課中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學習的,特別是以下兩點:
一、抓住課題,營造氛圍。整節課,魯老師在營造、創設稱贊的氛圍和情境,讓“稱贊”的語言和“被稱贊”的感受一次次在生活中再現。
1、導入的“激趣稱贊”。新課伊始,魯老師便親切可人的相機表揚學生的坐姿的正確和精神飽滿。魯老師的稱贊,為整節課埋下了“親其師,信其道”的伏筆。
2、課堂中的“適時稱贊”。在復習了生字之后,錄音播放的一段稱贊的語言,不僅肯定了學生的表現,在讓學生表達自己被稱贊后的心情這一環節中,又讓學生親身體驗了被稱贊后的快樂,為下文感受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做了鋪墊。
二、借助課件,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在本節課中運用的非常合理、有效。是為課文的學習服務,尤其表現在以下兩個難點的突破:
1、“粗糙”的理解。“粗糙”一詞,對于普通話非方言區的二年級孩子們來說是冷僻的生詞。而本節課中教師采用了多媒體輔助的方法,給學生以形象、直觀的圖片素材,調動學生的自身語言,去理解闡述這一詞的含義,輕而易舉地了突破了這一難點。
2、“一個比一個好的”理解。在這里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而是通過課件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語言表達來深化感受,指導深層次的朗讀。
但聽了這節課,也產生了以下一些疑惑:
1、有沒有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必要。雖然已經是第二課時了,但我們面對的畢竟是二年級的學生,考慮到學生整體感的欠缺,以及為了回顧課文大意,為下面更好地學習課文,是不是可以增加一個整體感知的環節呢?
2、在“悟”之前是否應該讀充分。課堂上教師急于讓學生有所悟,而忽略了讀的重要性。因為沒有讀透課文,所以學生的回答離教師的期望有所差距,此時教師是不斷的拋出問題,企圖引導學生能夠“順利”到達教學預設。如果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親近文本,那么許多東西可能就不用教師如此的“費心費力”了。因為朗讀的過程才是打開孩子們思維情感的有效途徑!在讀中質疑,在讀中解疑,才能讓孩子們體會到收獲的喜悅!
3、課文的難點是不是還應該在深入一些。課堂上教師對于稱贊的神奇效果和稱贊的運用涉及的很多,但是是不是忽略了稱贊的前提,也就是該真誠地稱贊別人,反映到課文里也就是應該抓住“看了看”、“聞了聞”來理解體會稱贊應該是發自真心的。課堂中有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也就是在借助課件理解“一個比一個好”時,教師如果可以順勢引導小刺猬是通過像大家一樣仔細觀察后才發出的來自內心的稱贊,那么課堂上對文本的挖掘就會更顯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