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口耳目》評課稿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口耳目》評課稿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口耳目》評課稿 1
《口耳目》是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寫字教學的第二課,文中的12個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圖片。新課標要求,識字教學應在符合一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的前提下,調動學生識字積累的熱情,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 潘老師執教本課,對教材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
一、課堂生動有趣。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為主,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但他們對色彩艷麗、活動的事物感興趣。潘老師一開始就以謎語導入,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課堂中間時段還安排了課中操,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最后以游戲“摘桃子”來完成識字的檢查,學生在課堂上始終充滿興趣。
二、重視課堂常規。
一年級的學習常規是相當重要的',潘老師在一開始就十分重視學生學習常規的培養,在一些學習常規方面,口訣化的要求讓學生牢記在心。比如“小小手——放放好”、“一二三——靜下來”“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仔細聽”等等。
三、教學方法多樣。
潘老師教學12個生字時,從出示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字,層次分明,又方法多樣。給生字分類、找朋友、順口溜、謎語等多種方法,讓識字教學不再枯燥乏味。
四、聯系生活,抓住一切契機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教育。
當教學到“鳥”字時,告訴孩子們要保護小鳥。
總之,潘老師的這節課生動活潑、扎實有效,師生的互動形成了課堂上的亮點,值得學習。有一些小的細節還需注意,當最后一個環節“摘桃子”時,很多孩子搶著要讀,都想得到老師手中漂亮的桃子卡片,卻沒有傾聽其他孩子的發言。在這個時候,可能也時對常規教育的一個好機會,可以把機會給一切“會傾聽”的孩子。
《口耳目》評課稿 2
一、趣字當頭,樂中求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意注意為主,他們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但他們對色彩艷麗、活動的事物感興趣,因此調動各種感官,如看、聽、讀、演等活動能有效激發興趣。老楊海芳師一開課,就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打招呼”、“認識新朋友”、“變一變”等游戲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生動的學習氛圍,使課堂“動”起來,“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日”字時,老師示范一個大大的太陽,講“日”字的由來,讓學生理解“日”會發光發熱等,生動有趣。
二、順應兒童,適時激勵
情是課堂的靈魂。一節好課需要老師用心靈去感染心靈,用眼神傳遞親情,用語言去創設氛圍,用激情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這種激情的釋放需要教師的真情自然流露。如:老楊海芳師在學生讀完后,及時評價:“你真棒!讀的真準確!” “你坐得那么端正,聽得好認真啊!”等,教師的評價到位、及時、語言樸實自然,深得學生。
三、方法多樣,勇于創新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的快。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老楊海芳師將枯燥的識字方法換成找朋友、貼花、畫畫、比賽等形式,方法多樣,勇于創新,既教給孩子知識,也教給了孩子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四、習慣培養,口訣強化
老楊海芳師的課堂上,好多對話,如:誰的眼睛亮晶晶?——我的眼睛亮晶晶;誰的眼睛看老師——我的眼睛看老師;小手——舉起來;誰的耳朵注意聽——我的耳朵注意聽;頭正背直腳放平——一寸一拳一尺遠;心平氣和——態度認真(寫字)。諸如此類的口訣,說的多了,學生自然形成了習慣。
總之,楊老師的這節課,以生為本,學生愛學習,樂舉手,這離不開老師平時的教育方法和常規訓練;教學設計體現了層次性和遞進性,能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效在處理教材,有機地變換教學方法;教法靈活多樣,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緊緊抓住識字進行教學;同時,注意利用教材,結合學生情況對其進行行為規范和安全教育,隨機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漢字的巧妙變化,如象形字“日、火”的變化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一節課,生動活潑,井然有序,扎實有效,平穩和諧,自成風格,值得學習.
當然有一些小的細節,如樹木的“木”學生組詞時有困難,老師要及時引導;學生不認識小麥,說話練習時也有困難,老師該出手時要出手,該講的還是要講,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學習困境。
【《口耳目》評課稿】相關文章:
口耳目評課稿06-03
評課稿-《走進青春》評課稿08-02
“比”的評課稿09-28
課賽評課稿06-28
《掌聲》課評課稿07-30
語言課評課稿04-23
復習課評課稿04-08
心理課評課稿01-18
課賽評課稿03-08
小學美術評課稿-《動物面具》評課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