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聽課的評課稿
人教版新課程實驗教材中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由三次對話和兩幅圖組成,課文通過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終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點,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了解事物的特征。
課文篇幅比較長,生字也不少,語言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文本還出現了“屋檐”“躺”“掛”“柄上”等比較難理解的字詞,對上年級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從課堂看,本節課的目標把握是準確的,在教學中也努力落實學習目標。知識點落實到位,課堂上可以看出,學生學得相當扎實。此外,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語言都很到位,完全融入了課堂。尤其是字詞的教學獨具匠心,設計非常精致,是本節課的亮點。
1.采用圖文對應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字。
“燕”字的教學。這個字比較復雜,對于一年級的學生如何來教學呢?老師先讓學生猜謎語,謎面就是燕子形狀,身穿小黑襖,尾巴象剪刀……然后出示“燕”字,引導學生對照著小燕子的樣子來記,降低了難度,加深了印象。這樣就把字的形與字的義緊密聯系在一起,采用圖字對應的方法,非常形象,一年級的孩子易于并樂于接受。又如“屋檐”詞語的理解,教師也是出示圖,告訴學生:這就是屋檐,每年燕子從南方飛來,在這兒筑窩生活,屋檐能為他們遮風避雨……
2.遵循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幫助學生識字。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注意力不夠集中,針對這個特點,教師檢查字詞時點擊一個出現一個詞語,說一個詞語。雖然花了一定的問題,但扣合學生的特點。而且在檢查時,教師對各個詞語的側重點不同,如:“高興”讀準后鼻音,“什么”、“燕子”兩個詞讀準輕聲。
3.采用游戲的方式,使學生寓樂于學。
識字過程中教師多次采用了低段孩子最喜歡的識字的方式。如檢查字詞時“我們來玩滾雪球的游戲”,讀準“看看”—“再去看看”—“再仔細看看”,又如和老師玩玩開“小火車游戲”等等,都采用孩子喜歡的形式學字詞,使孩子的注意力能積極持久地集中在識字上。
縱觀全節課,教師在字詞教學這一塊目標明確、方法多樣,形式活潑,落實有層次,學生學得也很扎實,此外,這節課中周老師還抓住了文本語言特點:對話展開訓練。先出示燕子媽媽說的話,告訴學生:這是燕子媽媽說的話,你看,上引號就像燕子媽媽張開嘴巴開始說話了,下引號,就像燕子媽媽話說完了,閉上嘴巴,這個比喻形象生動,使孩子一下子就認識了雙引號,然后讓學生讀讀課文,用﹏﹏劃出小燕子的話,進行學習運用。教師十分重視學習的實效,又出示了課文,示范著畫﹏﹏的句子,讓學生訂正。這些設計,步步緊扣、精煉有序。此外,我們也提出了幾個商榷的地方。
1.課文比較長,生字詞也較多,從課堂看,學生讀得不是很流利,是否在揭示課題后安排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時間,花一定的時間把課文讀通暢。
2.這節課教學容量太大,學生對燕子媽媽、小燕子的語言找得比較準確,但在課文內容——觀察冬瓜、茄子的不同這個側重點感悟不明顯。建議只教學二三段,落實重點。
3.課件很生動,但是否有多點,使教師在課堂上束縛于課件的操作。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聽課的評課稿】相關文章: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評課稿03-31
[必備]《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評課稿07-13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04-05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07-11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設計04-14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優秀教學設計07-04
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教學總結07-04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課文教學07-04
課文《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教學設計07-04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課文的教學意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