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路線》課后反思
1、《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2、教學時,教師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讓學生自己發現,嘗試說一說,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學習的主式,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提高了學生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學生在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初步認識包含八個方向的簡單路線。這時對先前“方向”這一知識的補充與延伸。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力求借助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己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構建方位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4、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方位知識,已能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但學生的這些知識僅僅停留在經驗的層面上,因此,從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拓展到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
【《認識路線》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89的認識》課后反思07-02
10的認識課后反思12-19
《秒的認識》教學實錄及課后反思07-01
《6和7的認識》課后反思02-26
《分數的初步認識》課后反思3篇08-09
《6和7的認識》課后反思范文10-18
《6和7的認識》課后反思4篇03-28
課后反思07-03
二年第二學期蘇教版《認識路線圖》教學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