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認知天性的讀書筆記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知天性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認知天性的讀書筆記 篇1
1、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
把學的技能變成條件反射。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要掌握知識,而不是了解,掌握的知識不用去想就能發揮出來,才叫技能。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很多人愛學知識,不愛練,這是一個誤區。
學習的時候要思維勤奮,也就是常說的要動腦。學習的時候感覺越輕松,效果就越不好。因為大腦是很懶的,讓它動起來,產生新的神經鏈接,是需要耗費精力的。
學習的成果好壞不能靠自己感覺,而是要用考試的方法檢驗。每次測試都是給記憶和學習加一個節點。
學習分三步:編碼、鞏固和檢索。編碼就是我們常說的了解一個知識,鞏固就是當了解一個知識后要及時練習,檢索就是在過了一段時間后,努力把這個知識回憶起來。當花費了很大力氣,才想起一個知識的時候,效果最好。
2、“后刻意練習”時代
刻意練習的三部是:專注、反饋和修正。在這基礎之上,間隔學習比連續學習效果要好。比如,一個八小時的課程,一天學習四小時分兩次(在兩周里)學完,要比一次學完好。這樣可以給大腦一個緩沖時間和回憶的刺激。
穿插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學習單一內容好。道理和上面的類似,不停的折騰就是為了刺激大腦,這樣可以加強記憶。
3、學習的心理學規律
欲求新知,先忘舊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很難,但比這更難的是改掉一個舊的習慣。更確切的說,不是改掉舊習慣,而是先把舊習慣放在一邊不去用它。一個人普通話不好,通過努力學好普通話,他不會忘記原來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切換。所謂的習慣也是如此。
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記。這里說的還是上面的那個機制,大腦需要刺激,越費力就越扎實。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識。學了一個新知識,如何才能記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一遍,這樣可以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了相似的應用場景,就要試著去使用,進行知識的遷移。
制造良性干擾。很多人學習的時候,總是要找一個安靜良好的環境,其實這往往更不利于學習。適當的噪音能夠讓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跡略為模糊,反而能夠讓人更加印象深刻。因為這些不完美的外界環境,都能刺激大腦提高注意力。
適度困難更有助于學習,但要注意的是,不能難道無從下手。人們都喜歡做沒有挑戰性的東西,但這樣會使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弱。只有不斷的去做那些略為困難的`事,跳出舒適區,才能使自己進步。
4、打造心智模式
人有兩個系統。系統一,速度快,靠直覺做判斷;系統二,速度慢,靠理性分析。兩者各有利弊。一個東西飛過來,我們會立刻躲開,而不會去考慮那是一塊石頭,還是一團棉花,這用的就是系統一;我們來到玻璃棧道上,看到下面萬丈深淵,但還是敢走過去,這用的就是系統二。讀后感學習時要防止記憶扭曲,人的記憶是會騙自己的,學習時不能隨心所欲,要是用科學的方法建立知識體系。同時,用客觀的方式來對自己進行評估,例如進行測試。
保持“成長心態”,并且有執行力。當然什么都不懂的時候,會很謙虛的去學習,即使犯錯,也會欣然接受。當人懂得了一些的時候,就傾向于固步自封,認為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犯了錯誤,總會找些理由。當開始找理由的時候,人就開始停止成長了。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去做。對于正在做的事,要多思考,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對于還沒開始做的事,要少思考,趕快去做。
最后,給大家一個學習小貼士。
第一,多回憶,少翻筆記;
第二,用測驗來檢驗自己的水平;
第三,不同科目交叉學習。
祝大家掌握學習方法,成為學習高手。
認知天性的讀書筆記 篇2
在工作室的引導下,我讀完一本關于介紹學習心理學規律的書一一《認知天性》。這本書是我布滿文藝色彩的書柜中為數不多的一抹別樣亮色。記得有個人說過一句話:“不要總讀自己讀得懂的書”。咋一聽這句話平淡無奇,仔細琢磨非常有道理,如果總看自己熟悉的類型的書,毫無難度,閱讀肯定非常順暢。然而,總保持在自己讀書的舒適區內,難免無法接觸其他領域的訊息,無法獲得其他領域的知識。讀《認知天性》就是這樣的體會,感覺就像是在品茶,一品苦澀,二品甘甜,三品回味無窮。
這本書匯集了11位認知心理學家經過10年的科研心血,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系,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規律,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了有利于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介紹了關于人如何學習的心理學研究,對于我們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有著很好的啟示和實際指導意義。全書內容分為以下8個部分。
書中揭示了如下幾個學習領域的終極規律:
(1)為什么說天性懶惰孕育了認知規律和心智模型。
。2)只需一次自測,一周后回憶率從208%月簽為39%。
(3)知識是平面的,復合型知識是立體的。
(4)哪些良性干擾能提升學習效果。
。5)別在無法克服的學習困難上浪費時間。
。6)如何打造適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7)掌握幾個適合自己的記憶技巧會事倍功半。
書中介紹這樣的科學實驗是不是能夠很好的解釋了死記硬背、反復操練學習效果不理想的原因?那么什么方法才能夠讓大家學得更好,記得更牢呢?諸多研究成果發現:主動檢索一一考試一一可以強化記憶,而且檢索花費的是心思越多,受益就越多。書中也介紹了一些簡單實用的策略,比如:各種形式的檢索練習。包括低權重的小測驗和自測、間隔練習、穿插不同但相關的科目或技能的練習,在別人教給你解決方案前先試著解決問題,從不同類型的問題中提取基本原理或規則等等。
在“寫給大家的學習策略”當中,有寫給學生的學習策略,有給職場人士的學習策略,給教師的學習策略和給培訓者的'學習策略。
給教師的學習策略中提到了,老師應向學生解釋學習的過程,要教學生如何學習,并且在課堂上創造合意困難。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最后,分享本書閱讀中記錄下的金句:
你要讓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腦子里隨時待命,這樣你才能在以后遇到問題時思路清晰,并抓住解決問題的機會。
談到學習人們有一些共識,首先要想學以致用就必須記憶,其次,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學習,并記憶終生不怠。再次學習本身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靠直覺。
耗費心血的學習才是深層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如果感到學習非常吃力,那是說明你正在學習非常重要的東西。
犯錯誤并改正錯誤,其實是在搭建通往高層次學習的橋梁。
【認知天性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認知覺醒讀書筆記11-09
認知天性讀后感02-06
《認知天性》讀后感01-28
認知天性讀后感8篇04-02
《認知天性》讀后感2篇04-02
認知天性讀后感2篇03-19
自我認知評價12-09
認知實習報告08-26
專業認知報告02-27
參觀認知實習報告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