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與離職員工聊天
來到新公司后,接連有兩位員工辭工,其中一位是加工中心的操作者,另一位是模具鉗工組立補師級技術員。
兩位離職的員工都很年輕,23歲左右,盡管年紀不大但都有了5年以上的工作經歷,17、8歲就融入社會,對于這些涉世不深的年輕人來說,多少還是經歷了不少的酸甜苦辣。
離職的CNC加工中心操作者,是江西贛州人,其父母親也在深圳謀生,根據我的判斷,他們的年齡應該還沒有我年長。
對于他離職的原因,我曾經與他溝通并對他的同事進行過了解,他比較難于與他所在的團體融合,工作協調性欠缺一些,但是本質還是比較好
鉗工組立的那位補師技術員是湖北恩施利川謀道鎮人,但是,他對于家鄉著名的利川生漆的那種無知令我感到十分的以外!
也許現在的年輕人,對于故鄉地了解不是很多,除了他們缺乏對那塊土地的感情外,也許是現在社會上“物欲橫流”的現象給他們留下了太深的烙印。我不知道這是“悲”還是“喜”。
在我與他們倆人的交流時,發現一個帶有共性的特點,就是他們的溝通能力比較欠缺,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別人的提問,雖然他們在技術層面上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人來說,他們還欠缺很多很多!不管別人如何認為,起碼我有這樣的看法。
好在他們都年輕,只要愿意學習,在將來的生活或工作中汲取對他們個人事業發展有用的資源,他們的將來可以說應該比他們的父輩強許多!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浮躁,很少有“厚積薄發”這種意識,往往希望一舉成功一夜成名,雖然這樣的捷徑有人嘗試過,并獲得了“成功”,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普普通通的年輕人來說,成功道路上的各種“障礙”遠不是他們憑借他們自身現在的能力輕易克服的。但是我們的這些“勸說”未必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相對于這些年輕人,我的女兒的職業觀,我還是比較欣賞的,之所以她能形成這樣的職業觀,可能與她所在的那家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的培訓有關,她的一些同事雖然也經歷過這樣培訓,但是有些同事的悟性沒有女兒來的敏感,有些人半途而廢選擇了其他的途徑。
說實話,大公司的那種培訓往往是“潤物細無聲”,當你身在這個群體中的時候未必能感受到這份“滋潤”,而一旦離開這個群體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感受,我就有這樣的感觸。
女兒之所以能在這家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里繼續生存,我想,除了那家公司現在尚有她需要汲取的經驗和營養以外,這份工作還是比較適合她的性格的。
而我們現在面對的這大部分年輕人,具有這種意識的不是很多,雖然將來他們過得會比其父輩好一些,但相對于同齡人來說,依然是“落伍者”。這是我對他們中間一些人的評估!他們之所以能過的比起父輩好,主要的原因是社會變革所帶來的結果。
任何年代的年輕人群中,都會有佼佼者,就像我們當年的那一代一樣,所以對于這些社會現象沒有必要有太多的過慮。
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與離職員工聊天】相關文章:
員工為何離職員工離職原因07-11
正視員工離職07-11
員工離職的現象07-11
員工離職的原因07-12
面對員工離職07-12
員工離職原因07-11
員工離職通告02-15
員工離職報告05-10
員工離職聲明10-29
員工離職通告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