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夯實基礎服務專業與追求雙贏
摘 要:當今社會迅速發展、知識量激增,在這充滿激烈競爭和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學生一旦掌握了必要的能力,他們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并進行知識創新。如何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讓學生能夠聽懂,并會用到專業知識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呢?因此,改革傳統的數學教學,以“數學服務于專業”呈現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從專業知識入手,主動探究知識,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主要課題。為此,要從課堂教學入手,以專業知識為依托,學習與專業相結合的數學知識,把專業知識數學化,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
關鍵詞:職業教育;服務;適度;結合
一、研究的背景
1.國外職教的形勢
當前世界職教改革的理念是終身學習,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我們知道,“終身學習”是打開21世紀之門的一把“鑰匙”,而“學會學習”則是滿足每個人在學校與工作中不斷學習所需要的“唯一出路”,對于職業教育而言,它是一種“全程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目前,只有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國將職業教育作為大學的一個獨立學科,有大批的專家學者從事職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科研成果,對德國的經濟騰飛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曾有調查報告稱,比較德國和美國的教育制度,他們的差異決定了后來勞動力的發展方向:德國高中畢業生中有近半數進入技工學校學習,要經過3到5年的學徒學習,學會許多技術工人應掌握的技能,德國的專利技術中有70%屬于產業工人,他們對提高企業效率和勞動生產率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而美國只有0.3%的工人經過這種培訓,他們所進行的“再工業化”,統計局認為有300多萬技術工人的崗位空缺,而全美國卻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工人,許多歐洲投資者表示,技術工人不足是他們決定不到美國投資的最主要原因。這種高學歷、低技能的現象其實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2.國內職教的現狀
這就給我們的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職業學校要為社會培養的正是有文化、有技術的好工人。可是,如何培養這樣的技術人才呢?大家都知道,職業學校的學生大都基礎薄弱,且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都不高,學習的積極性缺乏,而我國職校曾經使用的教材普遍偏深、偏難,內容上太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講授,而實踐應用的比重較小。這些教材一般偏重于理論的闡述,實踐應用或動手指導的內容較少,所以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社會、學習聯系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雙方彼此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所以我們的教學過程也應該師生合作,共同開發,豐富我們的課堂,要讓數學為專業服務。有必要知道這樣兩個概念:一是夯實基礎。它本是建筑學的概念,是指建筑物的根腳,也指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傳統基礎觀認為“學得越多,基礎就越好”,其結果是“知識學得多,用得少”,而對職高學生來說是一種“過度教育”,對其今后的生存與發展并未發揮其重大作用,而現代基礎觀認為“基礎的好壞取決于質的優劣”,講究的是“活學活用”,即“學得越活,基礎越好”,所以我們應從靜態基礎觀向動態的基礎觀轉變,讓基礎自然生成,這樣才不違背職業教育的初衷;二是專業發展。它是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生產實踐中,用來描述職業生涯某一階段,某一人群,用來謀生,長時間從事的具體業務,它有著特殊的知識系統,有著理、工、農、林等許多不同的專業,雖然專業各不相同,但有著大家所熟悉的學科知識結構,它是知識存儲、知識傳遞的最經濟、最簡約的一種結構,職業教育所面對的職業崗位,涉及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三大產業,其關系復雜,涉及面廣。事實證明,專業不同意味著今后從事的職業不同,而每個職業都是以工作任務為基礎的,而工作任務是以課程開發為基礎的,所以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讓數學服務于專業,與專業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學了有用,學了能用,學了會用。
三、研究的策略與措施
1.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賦予專業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學習態度
2.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研究
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專業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并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3.創設專業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研究興趣
通過教師對學生專業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的專業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專業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等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專業知識情境,寓專業中的數學問題于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專業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專業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與專業相結合。通過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使學生及時將數學知識應用、驗證于專業課,并將此過程中再次積累的新經驗反復驗證于課堂與專業之間。
例如,對于學習模具專業的學生,在專業中的模具的圖形與機械中的一些模型的設計都和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數學知識不扎實,做出來的東西就不夠精準,就導致技術不能提高。比如,有一道題:某車間要利用寬為4 cm和8 cm的鋼板,焊接一批角鐵,問下料角x應取多大(精確到1),這題要涉及三角函數的學習,所以要給學生講授有關三角的知識,讓他們能懂,會用,知道其含義,才會對專業課更有幫助。
4.豐富學生在數學專業課中的體驗,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研究
據調查,70%左右的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和專業課學習的需要;20%左右的學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數學素質;10%左右的學生是為了升學。可見,絕大部分學生學習數學是以應用為目的。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思路,以服務于專業的發展。
5.挖掘學生在專業知識中積累的資料,培養學生自我拓展的意識及學習品質的研究
通過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從中挖掘與學生數學學習密切相關的專業素材,結合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開發、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專業方面的資源而進行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在對知識經驗的積累、驗證、鞏固、應用等過程中,不斷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數學意識及數學學習品質。
例如,關于分期付款問題,對于各個專業的學生都有一定的聯系,不管在工作崗位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分期付款,懂得一些這方面的相關知識對他們今后的發展都有用處,這涉及數學中的數列問題,所以上課的時候可以引出這樣一個問題:某家庭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房子,購房款總額為120萬元,首付為40萬元,余款分10年付清,按月利率為0.4%的復利計息,問每月應還款多少元(精確到分)?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給學生講解數列的相關知識,知道單利和復利的計息方式,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數學計算公式,而這些知識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
總之,職業高中數學教學要順應時代要求,教學時既要針對“職業高中實踐性強,應用性強,學生底子薄”的特點,又要注意數學本身的基礎性和系統性,有意識地將數學用于專業當中去,重新構建數學體系,促進職中數學課程內容的現代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適當降低理論,調整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領會大綱,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相信一定會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既有利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專業知識學習的雙贏。
參考文獻:
[2]張石.職業教育及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J].職業教育,2006(08).
[3]黃鴻鴻.國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4]丁一凡.中國教育陷入美國式怪圈[J].教師博覽,2013(08).
[5]鄭成生.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9(10).
[6]單連智.淺談職高數學教學與專業知識教學相結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6).
【夯實基礎服務專業與追求雙贏】相關文章:
夯實的近義詞03-29
演講賽:誠信追求一切的基礎05-04
基礎數學專業就業前景07-04
雙贏的智慧作文02-05
醫學檢驗專業基礎知識03-30
夯實基礎愛崗敬業的演講稿09-18
專業服務口號04-19
《雙贏談判技巧》培訓心得06-09
醫學專業基礎知識考什么內容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