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紡織業的現狀
編者按:好馬配好鞍,要織出高檔紡織品,就得依靠高端紡織機械,可我國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基礎零部件的研發滯后成了制約產業升級的短板。
北京白領景小姐前不久去日本度假,把札幌大丸百貨博柏利店里的襪子一掃而空。“30雙襪子都被我包圓了。一雙折合人民幣才20元,顏色特別雅致,穿起來也服帖,日本制造的襪子比國內名牌好看好穿多了。”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制造國與出口國,纖維加工量占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 “衣被天下”的中國紡織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一些國人跑到國外“搶襪子”。
究竟是心態問題,還是“中國制造”真的技不如人?為什么紡織大國還有那么多產品想不出也做不了?
價格有點高、潮品難買到、新品造不了、質量待提高,國貨面臨四大疑問
旅日多年的宋女士,每個月都會接待幾批中國游客,而“買上幾十雙絲襪回國”幾乎是女士們的必選項目。“中國游客將絲襪貨架買空是常事。”宋女士感慨,不僅是絲襪,功能型內衣、超輕薄羽絨服等紡織品,也受到中國游客的歡迎。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襪子制造國和出口國,每秒有900多雙襪子問世,美國40%、日本80%的進口襪子都是中國制造。為啥中國人要舍近求遠去日本搶購絲襪?
——國貨價格有點高。
以日本厚木超薄隱形絲襪為例,日本采購只要二三十元,國內卻賣到上百元。再如優衣庫的基礎款彩色短褲,本是中國制造,可日本售價僅是中國的一半,英國售價也比中國便宜兩成。
——潮流新品難買到。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到國外采購國內買不到或難以買到的功能性服裝紡織品。例如,早在六七年前就風靡發達國家的具有燃脂瘦腿、加熱御寒、超薄隱形、魚嘴鞋專配等功能性絲襪,國內品牌企業只是近兩年才開始研發。“發熱冬襪、自烘干運動服、超輕薄防風衣,這些東西都是老百姓想要的,國內企業為什么就不能原創?我也愿意支持國貨,但前提是咱們得有貨,感覺國貨總是晚那么幾步。”景小姐感慨。
——高新產品造不了。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化纖制造基地,但是部分高新纖維的研發制造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頗受市場歡迎的速干、高彈、超輕、自發熱等功能性服裝的面料,基本都是國外化纖巨頭研發,并借助國際品牌推向市場。像風靡全球的萊卡是美國杜邦上世紀50年代推向市場的專利纖維,莫代爾則是奧地利藍精公司上世紀80年代就研制成功的“鎮店之寶”。
——質量有待再提高。
在記者采訪的海淘消費者中,多數人認為中國紡織服裝在價格與款式上有較強競爭力,但質量穩定性有待提高。“低價產品不能是一次性產品,不是說一些國貨不好,而是其質量時好時壞。比如國產品牌絲襪,同一色號同一款式,這次買的能穿一夏,下次買的穿兩天就起球、跳絲了,讓人心有余悸。”擁有4年海淘經歷的楊小姐說。
【中國紡織業的現狀】相關文章:
中國的交通現狀作文06-30
中國汽車物流的現狀與發展現狀06-22
中國保險業的現狀07-02
中國養老保險現狀07-13
紡織業調研報告11-03
保險業在中國的發展現狀07-13
中國旅游廣告概述及現狀06-24
淺析中國汽車營銷模式的現狀12-13
中國葡萄酒行業現狀分析12-14
中國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07-03